【一個中火各自表述】
近年民眾普遍關心臺灣的空氣污染問題,在中臺灣地區,#臺中火力發電廠 也成為眾矢之的,民眾普遍把空污的污染源指向這一個對臺灣電力提供具有相當程度「貢獻」的電廠,而這一座電廠近年也不負眾望地屢屢博得新聞版面。
在許多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不同立場的政治人物各說各話,講的都是對自己有利的訊息,也同時將矛頭指向對方,彷彿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在這麼多的口水之中,中央與地方一方面把「法治」跨在嘴裡,以之作為武器來彰顯自己的有理;但另一方面,在論辯交鋒的過程中,「法治」似乎也被有意地忽略,來彰顯自己在減緩空污上的努力。
在這一則報導中,可以看到蔡英文總統指出國民黨執政的2014年是中火用煤量的歷史高點,達到1839萬噸,在民進黨執政團隊的努力下,2020年中火用煤量下降到1229萬噸,減幅超過600萬噸,是中火運轉以來最大幅度的減煤。但盧秀燕市長則是著眼於中火近期兩個機組再開,並指出2019及2020年都是自己擔任臺中市長的任內,以此彰顯這其實是自己的政績,並要求總統要管管臺電。
從事件的發展可以看出,在盧秀燕市長的心中,也知道對臺電有實質決策能力的其實不在臺中市府,如果對臺電有實際決策力的話,中火的問題也用不著臺中市政府屢屢開罰而槓上中央了。事實上,在一個法治國家裡面,一個有基本公民素養的公民都可以想得到,對於中火的減少燃煤,恐怕也不是某一個總統或某一個市長上台就可以任憑自己一人的意志來決定能不能繼續燃煤。畢竟准許燃煤是必須經過 #一定法定程序,在准許燃煤後也會給予燃煤的執照一定的期限,如要在期限內率然的禁止原本承諾可以做的行為,就必須給予一定的補償。也正因為如此,從中火成為空污被檢討的對象之後,在前任臺中市長林佳龍任內就開始進行法規的調整,並希望在執照到期後不再給予新的許可。盧市長也在既有的結構加上自己市府團隊的努力下,持續減少中火的燃煤。也正因為如此,中火的用煤量,在林前市長任內最後一年的2017年到2018年才開始顯著的從1773萬噸減少到1597萬噸,盧市長並進一步從接任市長後再進一步延續政策及法規的方向,讓用煤量減少到1229萬噸。而這一切,也在 #中央與地方都遵循法治 的前提下才得以順利進行;因此,減碳的成果毋寧說是中央與地方,前任與後任市長 #共同努力的結晶 ,而非某一個人可以單方面做得到的。
我們可以發現,在此一報導中所釋放的訊息都是真的訊息,但卻也不是 #全貌;這樣的現象可以發現,沒有全面性訊息釋放,同樣容易讓訊息的接收者產生誤解而影響判斷。在民主國家,這樣的現象需要的除國人的 #基本素養與判斷能力 外,更重要的是堅守言論自由,讓言論更為開放,以使真相有機會呈現於國人面前,也唯有如此,才能讓民主的判斷不至於失準。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副教授:辛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