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假設下的選擇
時間:2016.05.08 14:00
地點:涴沙藝術展演中心永華館
文/謝昱萱
步入場館,便清楚可見以白色地墊拼湊出的十字路口,交錯不均的區塊間唯有一處設置了數張純白色的座椅,好似公園般,而路口透過藍色光束的浸潤,使場中瀰漫著一股冰冷的氣氛,猶如事件正在發生。當路燈亮起,演員先是緩步走向右下舞臺,突然間她大喊:「Stop、停,不該是這樣的。我常在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讓我們重來一次吧!」於是隨後跟上的舞者們再次離開,重複以不同的姿態前行、後退,直至其中一人突然倒下,於是畫面靜了;接著,前方的演員像是揹起重物般,以沈穩的步伐奮力前行,而另一側的舞者們則是急促的碎步,對比下,像是訴說著不同的人生與途徑。
曙光種籽舞團的《十字路口》主要闡述人生途中或左或右的選擇,以多年前真實發生的車禍為文本,當時事故造成一死二生還,在不可逆的現實下,編創者李佩璇卻置入了一個「若能重新開始」的前提,彷彿透過想像走進不同的情境裡,因此,舞作中常見舞者捉摸不定的模樣,同樣的事件經由多次呈現而有所改變,其舞動中肢體造型則強調於方位變化,反覆於左右搖擺間,或如線性移動所編織成的交錯視覺,並透過細小關節做為出發點的動作設計,使肢體順暢的流動於空間中,接著,再由口白片段式的介入,引導觀眾至特定的議題中。
當中,由李佩璇和黃于芬搭檔的雙人舞段落最令人深刻,在看似嫻熟的默契下時而攙扶、時而對峙,同時透過如蹺蹺板的半弧形道具,兩人捉摸平衡與失衡間的臨界,尤其當一方的控制而使另一方被迫改變的瞬間,似乎正意味著人生的不穩定,像是介入、控制與帶領,無不影響著下一步選擇,而當兩人互動轉移至路口時,追隨事物時的動線仍不斷重複著,透過質感與節奏的不一致,無形間堆疊出繁而不亂的緊湊畫面。相對於上述,年輕舞者則多呈群聚的隊形,戲份著重於十字路口前的抉擇,並視情況化身為情境演員,再增註解。
其中倒數第二段為此作品最大的轉折,舞臺上的十字路面經拆解後懸吊於半空中,接著便放映兩幕影像,左方為數人們的訪談,其針對寵物、性別和疾病等難題進而談論,時而切換,使敘述過程不盡完整,而右方則為一座沙漏,彷彿時間無止盡的流逝著,卻也時而回溯、倒退;接著,畫面引領觀眾穿越熱鬧繁華的街道,從來回的車輛、早期理髮店特有的旋轉燈、行人紅綠燈到交通號誌等,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據當中店家可辨別畫面的所在,這也是繼《容我向您介紹──記憶的好味道》後,李佩璇再次將臺南街景帶入劇場中,從人來人往的馬路上,透過影像注入了更多元素,而在時間急促的跳動下,氣氛顯得有些凝重。單就此段落來看,沙漏不斷地變換拍攝鏡頭,使人眼光撩亂,且易不經意地忽略,而以整場看來影像則不免感到有些冗長。
在《十字路口》中,編創者對於情境的營造手法相當直白,除了演員的口白外,事件發生則多以戲劇方式來展現,而此舞蹈劇場中涵蓋了清楚的戲劇表現、影片與臺詞等,使舞蹈與戲劇的呈現較為獨立,因此,不免讓人思索兩者間的關係及其定位;此外,穿插於後段的新聞報導及訪談過程則略顯突然,只見演員根據近年來的生態、法規制度到社會事件等進行一連串的回顧,加上影像中所討論的各種抉擇,藉此,成功透過多項議題的產生進而模糊單一事件焦點(指多年前真實發生的車禍事件),在不間斷的人生當中,放大了可能遍及的視野和瞬間。最後,結束前只見演員做出手勢來回擺盪著,宛如葉子飄落般一去不返,而這是否也意味著將得回歸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