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下的午後時光

新評種:吳知豫

《2016樹下人情味》

引樹人/講者/演出者:王浩一/范毅舜/奔放音樂工作室
時間:2016.04.30 15:30
地點:五妃廟金龜樹下

文/吳知豫

  陽光普照的週末午後,位於五妃街中,平時門可羅雀的五妃廟漸漸湧入人潮,許多人聚集在金龜樹旁翹首盼望著。今天不看戲,我們在樹下聽故事。

  繼2015年臺南藝術節「對老樹說書彈琴」系列活動,今年以「樹下人情味」為題,地方重要樹木為場景,邀請在地深耕的「引樹人」分享老樹的前世今生,並結合一系列樹下說書及表演節目,讓國人重新感受熟悉的老樹與空間。【1】活動一開始,引樹人暨作家、文史工作者王浩一娓娓道出金龜樹由來、五妃廟歷史與在地街道名稱的相關典故,搭配現場供應的氣泡水與樹皮餅乾,讓人自然沉浸於悠悠天地間,明鄭時期五妃殉夫的忠烈畫面彷彿穿越時空,鮮明浮現於腦海;接著活動分成三段,每段皆由旅美攝影師范毅舜先分享經歷,再由奔放音樂工作室的兩位樂手進行大小提琴的二重奏表演。

  范毅舜提及他數度於五妃廟取景的攝影經歷──此地是促使他下定決心成為職業攝影師的關鍵地點,他強調,下午三點過後的五妃廟,西面牆上映著的陽光是無與倫比的美麗,不須過多矯飾,也能用冰冷的相機拍出情感的溫度,如一首首「視覺的詩」;其中的要訣之一,范毅舜說,是「跟著心來創作,讓作品營運而生。」若攝影者投入情感,觀者自可感應那最原始、最單純的心靈世界。這讓我想起法國名著《小王子》中狐狸所言:「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即使是最美麗的畫面也需要用心來捕捉與解讀,才能掌握其中生命力的流動。

  奔放音樂工作室以大小提琴重奏帶來東西方老歌(如:〈橄欖樹〉、〈Norwegian Wood〉)、悠揚的民歌組曲、中西風格融合的曲調,為平時看似晦澀難近的古典樂增添不少親和力,戶外演出也突破室內樂的既定空間印象。演出中,小提琴手數度在節拍漸快時,將弓的鬃毛拉斷,樂手流竄旋律間的激昂與熱情自不待言;結尾的極快板其手指移動更是出神入化,集結輕巧與靈活於一身。前半段大提琴手則多以撥弦方式演奏,然而其動感節拍仍能使人感受音符顆粒分明的活潑跳躍。

  設立於天然風光間的舞臺,無論切換任何角度或面向都是美景;微風徐徐,美好記憶簡單而樸實。節目最後,由范毅舜獻唱過程中因跳電中斷,雖是美中不足,卻真切呈現了自然界不假雕飾的一面,像是公園的日常情景一般,愜意中亦充滿興味。

 

注釋:

1. 參考臺南藝術節官網:http://tnaf.tnc.gov.tw/program.php?i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