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的交會
時間:2016.06.05 14:30
地點:臺南市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
文/陳信祥
雙重奏(樂器編制的一種)為室內樂最小編制,它既能保留樂器間的獨白空間,又可彼此輪流交替唱合。
相聲瓦舍宛如音樂中最簡單的編制,樸素的舞臺裝飾和燈光,配合著串場風格簡易的音樂,身著色彩鮮明但布料樸實的衣賞,各自能量強大卻又不至於搶走主角的風采,舞臺上的兩個演員,說著雙口相聲,玩著文字遊戲,演奏廳裡有傳統、有新花樣,相聲原來也可以這麼有趣。
《賣橘子》的段子是從元朝劉基《賣柑者言》發想,相聲瓦舍開場就以宋少卿和黃士偉因種蘋果和小米賺大錢,藉以諷刺只會唸書,最後只種出外表鮮麗、內裡腐壞橘子的馮翊綱,不過馮翊綱也不是省油的,一車橘子一推,買橘子聽說書,開起叫賣橘子生意,藉此串起節目的四個段子。相聲瓦舍保留傳統的相聲,大量的臺詞引經據典,如畫荻教子、祭鱷魚文;而時事就像冷箭一般,冷不防就來一發,如「然後就死掉了」,或者是年輕人用語「真的假的?」(快速唸),引經據典時咬文嚼字,說時事便以白話文呈現,甚至是隨性地口語,傳統與現代的口音,有秩序又即興,讓人耳目一新。
全劇分為四個段子,主軸分別有唐宋八大家、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劇本中有諸多的文字遊戲令人莞爾一笑,例如唐宋八大家的由來,為八位學生爭搶一粒糖粽過程;西遊記中的吃人橋段,放在現今社會竟變成「啃老族」之社會現象(形容年輕人不願工作,花長輩的金錢)。令整場觀眾開懷大笑的橋段竟只是簡單的重複話語或動作,第一段子,校長角色的台詞中,有用山東腔說出:「公平分配」,設計點狀的方式穿插唸出,令人樂開懷;第二段子,黃士偉說段子,由宋少卿轉換成動作,反覆之下也是產生捧腹大笑效果。演員的詮釋屬於冷靜到位,常常搞不清楚是真是假,上半場馮翊綱飾演校長,說完畢後隨即請現場工作人員就坐,脫稿演出,但自然表演;或是演出進行時,相聲演員的設計亂入,雖知道此作法經過設計,但是大家排演的像是突發狀況,這或許就是現場表演藝術精彩之處。
舞臺上立著一顆彎著腰的樹,乍看之下沒特別之處,當將素燈打上,它的軀幹為一格一格組成,宛如馬賽克,是兼具現代感的古樹;而演員服裝布料沒有閃著亮麗豪華,屬於低調樸實的材質,不過為拼布手法,因此戲服呈現鮮明融合色彩,傳統與現代的手法交會,現代既不會搶了傳統風采,傳統也提升現代文化的高度,傳統手法加深自身功力,現代手法吸引聽眾入場,兩者相輔相成,讓相聲藝術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