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伶人史翻轉歷史

新評種:賴思伃

明華園戲劇總團105年劇場新作《四兩皇后》

時間:2016.06.04 19:30
地點:臺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文/賴思伃

  明華園戲劇總團本次帶來的《四兩皇后》一劇,可以說是從2011年的製作《賣藝王家》脫胎換骨而成。兩劇故事背景同樣出自後唐莊宗李存勛為取笑皇后劉氏不認父之典故《劉山人認女》,明華園先將其改編為《賣藝王家》,虛構出皇儲李存曆與戲子劉四兩在烽火戰爭中,淒美的愛情故事。如今,同樣的背景設定,《四兩皇后》與前版卻演繹出全然不同的觀點。

  《四兩皇后》一劇描述「劉四兩劇團」來到山西一地巡迴演出,李存曆對劉四兩一見鍾情,執意封其為后,戲子與皇室間的愛情,遭到四兩父親劉八萬以及宮中朝臣的反對,甚至還有大唐天子下令賜婚的李珂公主在其中爭奪。同時,李存曆還需應付黃巢之亂為不幸戰死的胞弟李存香報仇,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塵埃落定時,卻驚爆皇后劉氏為隱瞞出身,欺瞞唐天子之事!在大唐天子的逼問之下,劉四兩百般猶豫,不知該不該認父,劉八萬為保全眾人,否認了彼此的父女關係。最後,在劉四兩仍在戲臺上認了父,更在唐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留給這個故事一個美滿的結局。

  從劇名《賣藝王家》到《四兩皇后》的改變,已然看出敘事焦點的轉移,編導陳勝國大力著墨、重述劉四兩生平,讓最後劇末父女親情與顧全大局的兩難取得平衡,他亦在節目冊中表明:「社會底層的『伶人』到登上社會頂峰的『皇后』,需要多少努力和犧牲?背後那個艱辛的歷程被歷史給忽略了。」也奠定了《四兩皇后》一劇意圖為古今中外的戲子伶人「翻案」之基調。而「翻案」、「翻轉」的概念,由劇中人角色地位的改變、重大情節的關鍵鋪陳、以及劇中臺上戲子與臺下觀眾間的身分轉換,不斷在觀眾面前演練,形成《四兩皇后》劇中或是細微,或是巨大的落差感,每每引人或是會心,或是苦澀一笑。

  不管是劇中的戰爭,或是愛情線,都緊扣著「翻轉」概念。例如兩人一見鍾情之時,劉八萬雖說兩人不「速配」,但言詞中仍以現代語彙「偶像」與「粉絲」,翻轉了「王爺」與「伶人」的地位,丑角以團主身分,大開生角王爺玩笑;又例如李存曆與劉四兩定情之地,竟將城隍轉月老,黑白無常成了彼此的姻緣見證。此外,編劇為翻轉伶人地位,亦作了許多情節上的鋪陳,例如劇中李存香執意出兵,劉四兩以舞臺上有言「來者不善,必定有詐」,告誡切勿出兵,但最後果然預言成真,李存香戰死黃巢手下;以及劉八萬以一曲「凍落花蕊花全開」,暗示李存曆出兵時機;甚至是皇后劉四兩,為隱瞞身世而捏造出的「遠祖劉邦,近祖劉備」,也來自父親經常表演的說唱藝術,種種鋪陳,都能見編劇用心良苦。但筆者最為欽佩的,則是接近劇末時,王爺李存曆躍上戲臺,男身唱女調,王爺成優伶,以「劇團女婿」身分唱上一段;而原為伶人的劉四兩,再次站到臺上時,卻成為不認親爹、忘盡忠孝節義的皇后,此番落差讓人不禁感嘆,戲劇搬演忠孝節義故事,卻被歸為九流,然真實生活中又有多少權勢鬥爭,引人不勝唏噓。

  然,在本劇不斷翻轉、變換的身分、地位之中,仍有一處永恆不變,那就是由陳勝在所飾演的丑角劉八萬。從家財萬貫到流浪劇團,從一團團主到戰爭俘虜,從有女到無嗣,劉八萬在劇中秉持著一貫的樂天阿Q精神,永遠護女心切,為了女兒可以欺瞞天子,一句「她不認我是父,我豈能不是父」,狠心斬斷父女情份,承擔子女之不孝,願意遠走他鄉,孤身一人浪跡天涯。至此,劉八萬一人的悲劇犧牲,將野史中向皇后劉氏聲討金錢名利的劉山人,反轉為盡守本分的父親形象,而傳聞工於心計的真實皇后劉玉娘,也轉為礙於情勢、無力之下,被迫不認父的無奈女子,此番翻案之作《四兩皇后》也才終於成形。

  編導立意良善,意圖翻轉世人對伶人,或特定歷史人物的既定印象,重新詮釋歷史外,在唱詞中亦加入戲曲知識,如生旦淨末丑、左右雲手,以及著名唱段如「昭君和番」等,與劇情發展相輔相成,不覺突兀,可謂在細節裡不見魔鬼,只見一片赤誠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