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音樂家的情感

新評種:李承曄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悸動Emotion》

日期:2016.04.10 15:00
地點:臺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文/李承曄

  《悸動Emotion》是今年臺南藝術節,由臺南市立文化中心藝術總監余能盛製作的跨界作品。除了以福爾摩沙芭蕾舞團、臺南市交響樂團為首的製作班底外,再加上小提琴家曾宇謙,與男中音Ivan Orešanin。此具分量的陣容,演出前即廣泛獲得注目。

  演出分為兩個段落,分別是舒伯特的《冬之旅》與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兩段演出配置有差異,但基本上是結合「音樂」與「芭蕾舞」兩種藝術類型作主軸。

  在上半場舒伯特的《冬之旅》中,是以鋼琴伴奏、男中音再搭配芭蕾舞者的演出。在過往眾多的《冬之旅》演唱版本中,講求的是男中音與鋼琴的搭配,以定論演出的評價。原先應是靜態的演出,卻因舞者加入後,使得「視覺」與「聽覺」兩者產生緊密碰撞。在舞蹈上先建構出一個舞者,與男中音扮演相同主要角色。在其他舞者們加入後,觀眾能藉由主要角色的動作,再搭配男中音演唱,更易於感受此作品帶出的情感。例如舞者面對情緒的崩解,使用敲打地板的動作,加上男中音所演唱的激昂相映襯。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段演出裡頭,男中音會搭配舞者的姿勢,做出相互的姿勢搭配,使得整體畫面感是一致的。舞臺另一建立的畫面元素,即是投影設計。投影選材明顯地是搭配音樂段落做選擇。稍嫌可惜是,投影只是單純背景陳設,舞蹈、音樂、影像的「跨界部分」雖有想嘗試的目標,但依然呈現出各自表述的狀況。

  下半場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段落中,由臺南交響樂團搭配小提琴手曾宇謙、再加上芭蕾演出。這段配置,曾宇謙就像似上半場的男中音,有著突出的音色,並擁有吸引觀者魅力。舞者穿著古典的服式,以古典芭蕾形式配合。如此搭配,相較上半場來說,更加一致性。在演出最後,舞臺降下數個方型框的景片,舞者借由燈光變化,創造出集體與單一不同層次的表述,讓作品原先看似傳統風格,漸有了衝突美感,讓觀者能體會到這作品所企圖帶給觀眾,關於此作品當中的憂傷氛圍。

  整體來說,演出像似借由音樂表述兩位已故偉大音樂家的靈魂。舞者在音樂框架下,將音樂給予視覺化的呈現。節目名稱《悸動Emotion》,成為觀者在看演出時,心中不停尋找的情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