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人生,老少皆宜

新評種:葉佩玲

身聲劇場《阿勇的黑白人生》

時間:2016.05.08 11:00
地點:新化武德殿

文/葉佩玲

  來自臺北的身聲劇場為臺南藝術節帶來《阿勇的黑白人生》,定位為「光影音樂劇場」,結合皮影、音樂與戲劇,故事來自南美洲民間傳說,融合臺灣、印尼峇里島及墨西哥傳統音樂,成就一齣現代寓言。

  故事講述阿勇是一位現代柴夫,依靠賣柴養家活口,但現代柴夫敵不過超市的低廉和瓦斯的取替,生計日益困難。在阿勇生日當天,妻子準備了美味烤雞給他慶生,阿勇帶著烤雞出門,沿途烤雞吸引了柴狼、魔術師、財神、死神的虎視眈眈。最後阿勇與死神成了朋友,死神給阿勇能治百病的萬靈藥,但叮囑不能給頭頂有烏雲的人。阿勇不小心在香港破戒,死神為找替死鬼對他窮追不捨,走頭無路下阿勇只好整形逃難,但陰差陽錯還是給死神找上。

  故事看似簡單,但仔細閱讀阿勇的故事實質上是現今社會的反映。阿勇猶如社會中的夕陽行業從業者,生活飽受社會進步的衝擊,身心俱疲。即使家中溫暖渺小的安慰(烤雞)也會遭到不少外人的貪婪目光。阿勇遇上死神,才意會面對死亡不會有差別待遇,他以萬靈藥開業發現看病的大都不是身體問題而是心靈上的都市病,如臉書上沒有人按讚引發的抑鬱症。阿勇希望整形改變命運,但樣貌改變仍難逃人終須一死的結局,以此意喻人生價值普同,無論貴賤貧富,在死神面前一律平等。

  《阿勇的黑白人生》在新化武德殿上演,武德殿表演空間不大,具有小劇場氛圍。身聲劇場以說敘手法講述阿勇的故事,演員身兼說書人、樂手和操偶師,當演員在表演區前聚集討論阿勇在社會主流眼光下的形象,或是嘲諷或是認同,形同說書;當阿勇以皮影偶出現在表演區後方白布上,演員操作皮偶演出故事情節,又回到劇情本身。演員轉換身分,變化多端的聲音、靈活的肢體動作,配上節奏強烈的峇里島打擊音樂,把看似嚴肅議題妝點得色彩斑斕,宛若闔家歡樂的兒童劇。

  《阿勇的黑白人生》輕盈地把摻有社會議題的現代寓言故事轉化成輕鬆有趣接近兒童劇的劇場形式。短短一小時演出,不僅興味盎然,亦具有反思意涵,正是「寓言」本質:不褪色,不過時、不同年紀皆可閱讀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