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心的懸疑事件
時間:2016.05.27 19:30
地點:今日戲院
文/謝昱萱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你。(Whoever struggles with monsters may see to it that he does not thereby become a monster. And 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also looks into you.)」【1】這段引自德國哲學家尼采《善惡的彼岸》一書的話,意味著兩者相互牽制的關係,非此即彼,往往僅有一線之隔,也是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今日﹒事件》為標榜呈現懸疑情節的舞蹈劇場的文本伏筆。舞作地點選定臺南具有年代歷史的今日戲院,身兼藝術總監和編舞家的羅文瑾將戲院擬人化,當觀眾進入,只見一位與戲院同齡的七十歲老人,他的影像顯現於前方投影幕上。敘事由此分裂為兩層空間,藉著「五感」命題,跟著老人展開一場空間與內心探索。
一開始是「聽覺」,前方投影幕裡尖銳的電話鈴軋軋作響,老人循著線索穿梭於老舊建築裡,待電話接起時畫面瞬間靜止了,畫面裡他的後方浮出了一位黑衣人的身影。此時觀眾席兩側牆面流動的光痕,在黝暗的空間裡觀眾窸窣聲漸起,從後方突然竄起的舞者攀於觀眾席間,他們矇上雙眼,僅憑著感覺扭動前行,時而坐立、時而跨越,無不吸引著觀眾轉身觀望散佈於四周的他們。他們來到前排,奮力踩踹,試圖發出聲響,而座椅彈起的噪音彷彿是彼此間獨有的暗號,此起彼落中,栽入、消失又探出,最後悄悄地匯聚於前,氣氛實在詭異極了。
接著,影像裡的老人繼續走動,好似尋覓什麼般,在淅瀝的雨聲中不時伴隨著一絲寂靜,而當他打開飯盒時,冰冷的空間與看似乾癟的食物讓人毫無胃口,隨之投影幕映出老人的臉龐,他的表情顫抖、啜泣著,當畫面微微晃動時,前方座椅出現了一位身穿紅衣服的舞者,其衣服的表面有著不規則的突起結構,如味蕾般,當影像中的老人開始咀嚼時,那「味覺」所呈現出的感受逐一轉化為紅衣舞者的動作質地,像是酸鹹甜苦澀的滋味。
第三段是「嗅覺」,畫面中的場景位在頂樓無門的廁所裡,此段落對比前一段似乎更顯繁雜,先是廁所無形中投射出的異味,搭配牆面懸掛的花草芬芳,而當老人拾起架上的衣裳並聞一聞它所散發出的氣味時,迎面撲來的種種混淆了原有的純粹,接著,突然出現的黑衣人奪走衣裳,而前方幕與幕間舞出了一名身穿白旗袍的女子,茫茫的煙硝雲霧下,女子與三名舞者以手部帶動,盤繞其中,彼此呼應、附和、圍繞、共舞,而充斥雜訊的音效也斷斷續續地,宛如昔日老舊留聲機播放著當年的歌曲,懷舊感十足。此外,女子和三名舞者的路線亦橫跨了前排觀眾席,矇蔽雙眼的女子遊走於椅背邊緣,三人不時引導觀眾伸出援手給予攙扶,當下則塑造出懸浮於空的不真實感,最後,降下紅色大幕,那女子便消失於布幕中熊熊的烈火裡。
然而這女子的行蹤並不就此打住,當投影畫面轉換至升降機的場景時,受困其中的老人不斷掙扎著,似乎想抓牢站立於鐵欄外的她,但儘管他是多麼奮力,卻依然抓不著 。此段落所呈現的是「觸覺」,切換手法同前幾段落,當投影畫面再次靜止時,被繩索束縛的舞者們出現在觀眾席間,他們雙手捆於背後,一副面目猙獰、束縛的模樣,掙脫同時不斷地甩盪上身,亦突然面著觀眾定住,此舉不禁讓人毛骨悚然,而現場氣氛則顯得相當凝重。接著,突然閃爍的綠色光束橫掃現場,舞者們驚慌、閃躲與掙扎,然後緩了下來;爾後黑衣人的身影再次出現,而老人受困的鐵欄也打開了,唯獨女子已不在。
最後「視覺」的段落,先是黑衣人與老人佇立階梯的兩端,投影畫面中為老人仰視的模樣,隨之切換至今日戲院的場景,影像中空無一人的戲院裡,只見老人手持光源探索於排列間,而舞者也相繼走出,透過畫於掌心間像是眼球般的圖騰指引前行,他們彼此對望,以腳掌心外翻、雙腳交叉的姿態使步伐顯得有些侷限,特別的是,其一手掌裝上了微型攝影機,於是畫面交錯於多種截然不同的時空裡,從觀眾原有的視線、黑衣人的俯視,進而至遊走於席位間的舞者們,重疊當下不免讓人懷疑眼前所見真實與否,而當老人找到一只皮箱時,投射於天花板上緊閉的雙眼竟微微眨動,此皮箱的出現有些突然,但也無從得知裡面究竟裝了什麼,僅可推斷那是老人正尋找的目標。此時單旋律的配樂忽高忽低,氣氛有些弔詭,彷彿訴說著過往經歷的一切何其荒謬。最後,手提皮箱的老人現身於觀眾席前,在與畫面另一端的自己對望後,畫下了句點。
在《今日﹒事件》中,編創者置入了大量的機關,這些機關所建構出的整體樣貌好似近年來流行的爆炸禮物盒,它引領觀眾遊歷於各處驚喜間,而此環境劇場確實跳脫戲院原有的視覺框架,範圍遍及每一角落,同時透過影像的銜接、轉折,文本不僅有單一的五感體驗,亦是老人的內心世界,其過程波瀾不斷。此作虛實合一,與場地結合一體,是替今日戲院量身打造的今日事件,淋漓盡致地發揮下使戲院空間更加活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老人的樣貌缺乏年代所刻畫出的痕跡,而投影幕中的影像與現場呈現的動作多為對照之形式,使兩者間的關係較為被動。
話說回來,也許我們所凝視的深淵正是指內心自我,那老人與黑衣人便是渾為一體的雙重人格,結尾的設定不免令人相當矛盾,當我們都成了俯視觀眾席的那雙眼,透過劇情遊歷於閉目時所觀望的世界,其感受回歸觀者獨有的內心時,皮箱所帶走的一切似乎不僅止如此而已,而標榜懸疑情節的《今日﹒事件》並不使人緊張、害怕,或許,藏匿其中的雙重人格才是此事件唯一的懸疑之處。
註釋:【1】取自文宣品,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懸疑舞蹈劇場《今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