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動物們的「偶」像音樂會

新評種:羅文君

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紳士與淑女》

時間:2016.04.09 14:0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

文/羅文君

  陽光和煦明亮的午後,漫步新營街道,與一群興奮的家長和大小孩子們一同進入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準備聆聽並觀賞來自日本的「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所帶來的爵士派對演出——《紳士與淑女》。在門口色彩柔美繽紛的動物樂團海報前看到一位父親幫五歲小孩拍照,而一旁還有數對親子排隊等著,前臺大桌子上擺滿了音樂CD/DVD、動物音樂家玩偶、包包、T恤、竹扇、螢光棒⋯⋯,大人小孩開心忙碌的擠滿了文化中心,而演藝廳舞臺上除了set好的鋼琴與譜架椅子外,舞臺前緣擺了一排玩偶,一樓的觀眾們正開心地與玩偶合照。有那麼一個短暫的瞬間,「偶」像、周邊商品、合照、螢光棒、興奮期待的觀眾們,這樣的場景與日本演唱會活動的進場流程有種似曾相識之感。

  進入演藝廳坐定位,主持人的場需提醒之後,身穿粉紅色長禮服的貝茲兔在大小朋友們熱情掌聲下優雅的跟大家行禮,然後坐在鋼琴前彈奏李斯特《愛之夢》,在如此抒情浪漫的古典音樂中,逐漸安靜了觀眾席躁動的話語聲音。接著穿著燕尾服的薩克斯風狐與銅管兄弟五重奏:指揮非洲鹿、長號蘇門答臘虎、低音號北極熊、第一小號印度獅、第二小號白臀葉猴、法國號馬來貘逐一出場,拉高觀眾熱情,在他們各個角色設定的逗趣個性展演下,演奏「紳士與淑女版」的《愛之夢》。曲畢主持人(唯一沒帶頭套)出場跟大家介紹每一位動物音樂家,他們並且依據樂器類型與角色個性的想像為觀眾們獻上solo演出,從大人小孩都驚喜的《名偵探柯南》主題曲,到大人們共鳴合唱的臺灣民謠《丟丟銅仔》,還有小孩子們最愛的《兩隻老虎》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各種曲目開場演奏暖身之後,進入正式演出橋段,兩隻大鳥工作人員在各曲目間飛來飛去換譜排位,動物音樂家們從《迪士尼組曲》、《動物方程式》電影配樂,到著名古典樂曲、德國及愛爾蘭民謠等,演奏呈現出各種不同曲風與特色的音樂,而觀眾們也主動且熱烈地與臺上動物音樂家們回應著,並且專注的看著、聆聽著音樂會的演奏與活潑表演的陸續呈現。

  樂團精巧的動物頭套造型搭配鮮明個性的角色扮演,易懂、簡單、誇張的肢體動作表演無疑的成功擄獲大人小孩們的目光與注意焦點,並且更進一步帶領觀眾們的各項互動回應,比如邀請小朋友上臺指揮,或演奏音樂的當下觀注孩子們反應並在演完後詢問孩子們意見;再加上或悠揚柔和或輕快活潑或熱鬧流暢的各種曲目演奏呈現,以及主持人在每首曲目當中串場介紹,亦帶引出動物音樂家們與觀眾的趣味互動。音樂會進行過程中我關注到一旁座位的媽媽為孩子解釋臺上角色們的演出,前方座位的小小孩子們離開座位跟隨著指揮非洲鹿的詼諧表演與音樂節奏而舞動,以及大孩子們也入迷專注聆聽的狀態。可以深深感受到創辦人兼製作人大塚治之的理念:「古典名著因為繪本的形式而深受兒童喜愛;古典音樂若能以繪本形式呈現,那小孩便可輕易愛上!」【1】像這樣充滿想像與童趣的動物樂團,藉由古典音樂會的精彩演奏與雅俗共賞曲目的心靈渲染,帶出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人們遠離塵囂的情感慰藉,雖然偶有孩子們的興奮哭吵聲音卻也共奏成一場與動物們音樂藝術聚會純真美好的春天午後。

  然而,觀賞音樂會當中的確深深感受到日本演藝事業的全面性考量,比如樂器音色和角色個性的創意連結,讓人對不同的樂音特色開始產生更多的注意;另外,動物名稱上正名設定,比如蘇門答臘的地域想像加深角色特質的另一層面意義,讓老虎有了更鮮明的樣貌,其他動物亦同,在孩子們腦海裏印下的是未來他們在面對更寛廣世界時的進一步探索動力,而我也相信藉由這場音樂會有的家長會認真與孩子討論不只是表演趣味與音樂感動上的收穫。只是,雖然是如此正面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演出,仍不免俗的落入(文創)產業上的策略需求,於是音樂曲目上約四分之一安排了符合大眾口味的日本卡通與電影配樂的演奏,而主持人會適時提醒建議觀眾購買前臺展示的周邊商品,動物音樂家的偶像化特質塑造(如第一小號印度獅比擬為木村拓栽),音樂會結束了還有合照會的規劃,吸引孩子們產生將他們帶回家的購買布偶、包包、月曆的需求,當然好聽的音樂CD/DVD一定要收藏,只是我不清楚這些周邊商品販售出去的比例是否可能偏向哪種產品,但仍期待如此表演藝術類型的演出音樂會,讓家長與孩子們的古典音樂啟發能夠更多的回到創辦人的初衷,更多親子互動學習的影響,更多的獨立思考與探索精神的帶動,而非誘發觀眾僅僅因動物音樂家的可愛所打動並將周邊商品帶回家的過多商業色彩企圖。

 

註釋

1、節目冊,《音樂的繪本創團緣由》,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