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與人生

新評種:謝昱萱

故事工廠《白日夢騎士》

時間:2016.04.24 14:3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 演藝廳

文/謝昱萱

  才剛踏進劇場,便清晰可見佇立於眼前的臺中臺,鏡框式結構外加設置於兩旁的推拉門,表面則繪上藍天雲朵,使這白日般的景象顯得有些夢幻不實。《白日夢騎士》是故事工廠的創團首作,編導黃致凱認為此世代的年輕人多提不起勇氣做夢,而怯於追逐夢想,因此透過戲中人生、人生如戲的交錯手法,將觀眾帶入現實與戲之間,跟隨劇本體驗一場現實版的《夢幻騎士》。

  一開始,飾演男主的少鈞便開門見山的說:「人活著沒有夢想,那跟死亡其實沒有兩樣。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好演員。」筆者認為,此句獨白精準地貫穿整齣戲,其呼應戲尾少鈞已決心跟隨劇本為愛(指當一個好演員)搏命時,同時也就達成編導所設定的代價論;此外,戲中特別之處則在於表達手法直白不故弄玄虛,使觀眾顯而易懂,如將字幕及劇本投影至舞臺、演員的獨白說明等,且舞臺場景與道具的使用簡而不凡,像是應用於捷運扶把、渡輪、盪鞦韆等的曬衣桿,及同是汽車方向盤的麥克風架,隨著情境演變,時而透過燈光、音效巧妙的搭配,如動畫中常見的循環背配樂、情境音效,俐落地在臺上轉換各式場景,直至最後一段男主與黑道老大的對決時,在紅燈急速閃爍與演員動作滯留的搏鬥下,使人身臨其境,感受深刻。

  而劇中的設定主要以演員推理帶動情境走向,透過像是即興般的合理推論,試圖說服觀眾快速入戲,然而,在架構外亦存有許多不合理之處,如四面佛突然地出現、刻意從行李中取出並誤給的假鈔、交換人質時仍用黑布遮蓋著,這些不合理恐使人不經意的回歸現實,同時再次強調戲中人生與現實間的差距。另外,關於劇中導演所配戴的錶停止轉動,筆者原以為是因沉迷於戲劇而無感時光飛逝,但後來得知僅是逝去多年的情人所贈送的禮物,而在目睹生死離別後,觀眾給予劇中導演的回饋及支持,接著連同最後揭曉整件案情竟是一場母愛的實驗時,全劇層層堆砌的推理頓時化為烏有,難免感到失落,甚至不免夢醒後棖觸萬端的心境。

  回過頭來,主角一昧處在為情困頓的窘境裡,且逐夢過程又是如此備受呵護,檯面表露出的溫情與關懷,卻也顯示出主角缺乏獨立與自我管束的能力,因此,在這前提下此例是否真值得作為談論夢想的典範?而在後段演員因劇中推理過程對於案情的種種盲點,迫使彼此陷入猜測其人心的真偽,當中的質疑再次挑戰了人與人間的信任關係,也是否正為編創導向的用意之一?其可能性與涵蓋的寓意,值得我們一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