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的傳統經典
時間:2016.05.14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文/吳知豫
國光劇團為今年臺南藝術節「臺灣精湛」系列帶來的《春草闖堂》,素有「天下第一喜劇」之稱,最早出現於福建莆仙戲(莆田、仙游二縣)的傳統戲《鄒雷霆》,然而一開始,戲中其實並無春草一角,直到1957年柯如寬改編為《李閣老認婿》才出現,並增加了「坐轎」情節;1960年福建編劇家陳仁鑑將其結構、情節大幅改編,名噪天下,被許多劇種移植演出。京劇版由范鈞宏改寫,更為知名。
京劇《春草闖堂》故事描述一對上山進香的主僕(李伴月與春草),在下山途中遇上吏部尚書之子吳獨糾纏,幸得一位過路俠士薛玫庭相助方化解危機。然薛生下山後又見吳獨強擄民女,一氣之下將其打死後自首投案。知府胡進在吳母威逼下下令即刻杖殺薛生,丫環春草得知此事,便闖入公堂阻刑,情急之下謊稱薛生為府上姑爺,經過一番用計折騰,終於免得薛生一死,且將訂婚之事弄假成真,圓滿收場。
老戲重演本是一大挑戰,國光劇團本次重演的《春草闖堂》,邀請中國戲劇院陳淑芳老師來臺指導凌嘉臨與黃詩雅所飾的春草,兩位年輕花旦在劇中分別演出上下半場,兩人在以「西皮」及「二黃」為主的曲調中,將精細的唱功發揮得淋漓盡致;做表方面,舉手投足間不乏細緻的動作,如拍手、插腰、咬唇、伸手指人、甩手帕等,一雙咕溜打轉的眼睛更親切俏皮地表現出少女的活潑直率。雖是新生代演員,演繹老戲仍可謂入木三分。
《春》劇以「最『潮』(指入時、貼近潮流)的傳統經典」為標語【1】,在人物舉止間也可見得些許現代生活的影子。劇中要角胡知府充滿誇張富喜感的言語及動作,舉起令箭之姿彷彿棒球手揮舞球棒;與春草在〈行路〉一場的念白,搭配傳統的武場節奏也有種西方饒舌樂之感,古今間相互輝映。精采的〈行路〉一段,飾演胡知府的陳元鴻,以金雞獨立、原地低姿快跑、走矮子步、飛撲出轎外等身段,將深厚的武功底子表露無遺,極致發揮丑角妙趣橫生的靈活肢體;抬轎的四位轎伕之默契亦不在話下,和諧一致的默劇動作化虛為實,加以轎內人物同步頻率的搭配,細膩呈現轎子上下坡與行進間的動態感;胡知府與春草在轎子內外各懷鬼胎的對比神情,同樣具象化了轎子的存在感。
演出間,左右牆面分別投影出中英對照字幕,劇中語言雖不至晦澀難懂,翻譯上卻有其困難之處,譬如在〈改信〉一段,李伴月與春草將「老夫『不』許他乘龍」一句改為「老夫『本』許他乘龍」,中文文字上的變化轉移到英文從「deny (否認)」變成了「decide (決定)」;另一句「首『付』京都來領賞」改作「首『府』京都來領賞」,譯文則使用象徵手法,以「the head (首)」代表「the head of the office (國務之首)」取代原先的「thy head (汝之首)」,在維持原始設定的情況下,完美解決語言差異所造成的障礙,兼顧東西兩方的觀眾感受,也提升了戲的品質。
整體而言,國光劇團此次刪去蔓枝,保留精華,雖說劇情十分縝密,情節也相當緊湊,三小時的演出時間仍像一場精神的馬拉松,須倚靠意志力才能全程專注欣賞。結尾部分則有些倉促,薛玫庭並無再三展現其正氣凜然的性格,而是旋即答應與李伴月成婚,草率帶過「諒解春草詭計」的恍然大悟而直接以拜堂作結,相較於上半場,頗有虎頭蛇尾之感,稍嫌可惜。然而整齣戲搭配現場演出的文武場奏樂點綴故事氣氛,並穿插莽撞傻氣的秋花與滑稽逗趣的王守備等角色,為全戲增添不少色彩,雖劇中偶有小意外,整晚還是瑕不掩瑜,臺上演員臨危不亂、機智應變,各個都展現出極高水準,足以讓人無窮回味。
注釋:
1 參考《春草闖堂》節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