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實與感動

新評種:陳明緯

能祖將夫群讀音樂劇《銀河鐵道之夜》

時間:2017.03.25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文/陳明緯

 

  「天空中那條白茫茫的是什麼呢?」開場時,喬凡尼在課堂上被問道,即便知道答案,他還是因為缺乏自信而沒有回答,被同學嘲笑(尤其是調皮的札內利笑得最大聲),老師又點了班上最聰明的同學,亦是喬凡尼最好的朋友卡帕內拉,體諒喬凡尼的心情,卡帕內拉也回答不知道,同學們都非常驚訝。故事便是在課堂中開始,帶出了角色之間的關係與特質,也點出貫穿全劇的「銀河」。

  如果說「人死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是一則浪漫的傳說,那麼搭乘開往銀河的列車,是通往死亡,還是生命昇華的旅程?劇中卡帕內拉捨身救命,將溺水的札內利從河中救起而犧牲了自己;家庭教師與一對姐弟遇上船撞冰山的悲劇,將救生艇讓給其他人而失去生命。列車上的乘客,兩段遭遇,揭示了關於「自我犧牲」的議題探討,「不怕雨,不怕風,也不怕冰雪與酷熱……」,多次的重覆,體現出宮澤賢治的文學之美,也與劇中這份精神產生了連結,更帶領觀眾從悲傷與同情中走到更高的層次──了解幸福。

  劇中時常提到的問題「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卡帕內拉認為做了好事(救札內利而犧牲生命)是幸福,母親也會諒解的;而家庭教師從讓他人獲救而自己到天堂見上帝是幸福,姐弟倆不斷詢問已逝的母親,盼能見到一面是幸福。他們獲得了幸福,那喬凡尼呢?對喬凡尼來說,能和摯友卡帕內拉到天涯海角便是最大的幸福,但在列車上,車長驗票時,喬凡尼拿著一張與其他人不一樣的車票、卡帕內拉顧與小女孩說話而忽略喬凡尼這些片段,大家(觀眾與喬凡尼)都慢慢地發現到,這些人與喬凡尼是不一樣的,他們到達目的地就不會再回來了。

  由於原著的象徵手法不少,再加上本劇有許多意象、寫意式的呈現,未曾閱讀過小說的觀眾或許會無法馬上理解,但是對於本劇的表現手法與畫面之「美」絕對會印象深刻。本劇「群讀」一特殊的形式,24位演員上台後便不下場,台上一切的改變(場景建構、角色切換)都靠演員隨著情節推展合力完成。當捕鳥人捕鳥時,演員手上的讀本化為鳥,畫面意外的和諧而不突兀;在小道具的運用上,眾人背著的行囊如百寶袋,取出各式各樣的道具,而序幕使用釣魚線讓場上所有的椅子往同個方向移動、在考古時所用的槌子巧妙地與現場樂隊玩出節奏遊戲、最後的電燈泡滑落所設置的機關,與用來營造銀河星象的舞台地板內嵌的小燈泡,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在視覺上最有感的,燈光以藍白為基調所營造的氛圍,帶領觀眾體會銀河列車行經之地的風光。

  值得另外一提的是劇中領頭鳥的角色(註1),日本舞者井上大辅,在形狀特別且不算大的舞台,中間的平台上與外環舞台甚至隔著一水池,於場上的即興舞蹈讓人屏神關注,每一步都叫人捏了把冷汗,他極具張力的肢體展現出鳥兒翱翔於星雲之中,巧妙地運用兩個舞台(中心平台和外環舞台)進行場面調度,也利用椅子創造空間的高低變化,因浸入水池而沾了水的羽毛(註2),群擺隨舞蹈動作而甩動,水從群擺間灑出,因接觸到的材質不同,水珠形成不同路徑長短的拋物線,在燈光下形成如流星雨般的場景,最後降落在舞台或觀眾身上,舞者(鳥)的表演使空間被延伸得如銀河一般寬敞。

  「真實」,是筆者自認為觀劇後最深刻的體悟。日本導演僅來台與演員工作十天,又因演員組成特殊,從專業藝術工作者、熱愛表演的學生乃至社區居民,大夥在如此短的排練期互相激盪,許多環節是每場由演員依情況即興的,表現方式、情緒和部分的走位不大相同,可能場次的觀眾組成、本身生理狀況、新想法萌生等因素致使每場演出都是特別的(但不失演出的品質)。對於現實因素考量與呈現方式的選擇,這是一種真實,而觀眾看到的「被動的」演員反應(如某片段,主角喬凡尼在群讀演員中隨機綹、抓起頭髮找尋物品)亦然如此。

  其中一位演員(姚志杰)在讀到與「母親」相關的內容時靜默默地留了眼淚,還有些微的哽咽,當下先是感到震撼,隨即思索演員落淚的原因,因當時是群讀的部分,演員並未被設定在某個角色,理當沒有任何動機或先置條件使他如此「動情」,事後詢問該名演員才得知,演出當下,母親便坐在他的前面,聽到這個回答,先是想到若專業演員表演時,這樣易受影響的情緒並不適合,但卻促使筆者有另一想法,或許在當下是因為那樣「真實」的情感流露,為那個時刻劇場裡的一個生命(群讀演員)創造了另一種詮釋的可能,也讓觀劇的觀眾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情緒傳達,進而有機會去理解這些被讀出來的文字對於自己有什麼意義及感觸。

  而「真實」亦造成有趣的場面,另一位演員(于立舫)在演出沉船片段時,背包肩帶突然斷裂而飛了出去,場上卻沒有亂了陣腳,只見她繼續演出,而劇中來回穿梭指揮的船員(賴昱淞)將背包拾起融入劇情中,並在接續下場時,合理地歸還,這點非常值得讚許。哭與笑,真實也動人。

  當象徵生命一切的蘋果被眾人放在水面時,沉靜安詳的力量,與船難時聲嘶力竭帶來的震撼行成強烈對比,也讓人對此更加難忘。車票握在手中,旅途的終點究竟在何方?列車又將駛向何處?無論生與死,保持對生命的熱愛、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世間萬物的信任,這些疑問終將獲得解答。

 

註1:在日本演出時,井上大辅飾演的角色為捕鳥人,此次則是群讀演員及領頭鳥的角色。
註2:舞者身上代表鳥類羽毛的多媒材草裙,劇組依其功能以「羽毛」稱之,防水皮革為基底,外層由氣球、客家花布、尼龍繩與金銀絲緞帶組成,綁帶是編織繩結,外觀看似草裙。

 

 

※劇照攝影:劉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