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揚起又緩緩墜落的沙
時間:2017.05.05 16:30
地點:安平觀夕平台
文/林芷筠
Intw舞影工作室把演出場地拉到台南的觀夕平台,作品《52 Hertz》分為三個部分:淨灘、沙畫製作及舞蹈。不同於此次台南藝術節其他城市舞台的作品,使用如廟前廣場、寺廟、宗祠、古蹟等場地,《52 Hertz》在觀夕平台的演出限制與自由較大。限制在於作品的編排及舞者的肢體必須更有力道,以免被寬廣的海洋、沙灘以及天空吞沒,自由在於沙子、海水、陽光、風皆是創作的資源,皆能輔助創作者完成作品。
從淨灘到演出結束,觀眾與整個空間的接觸十分密切,除了彎腰撿拾海灘上的垃圾、跟隨著表演者移動,同時感受到沙的質地、海風吹拂、潮汐的聲音,以及隨著太陽沒入雲層而消散的刺眼陽光。觀看者處在非封閉黑盒的意識,隨著這些感知及身體動作而放大,時間的形貌也因太陽的隱沒變得清晰。
沙畫表演者緩緩地在沙灘上畫出一道道紋路,最終形成兩個同心圓。以沙做為道具,創造出具視覺性的作品,過程中表演者在沙灘上自由移動,整片沙灘皆是畫布。沙畫創作結束後是五位舞者的演出,和沙畫表演者一樣,舞者未在定點完成作品,移動範圍幾乎橫跨整個沙灘,時而群舞、時而互動,當舞者躺在沙上又起身時,他們流汗的身體已沾滿沙子,有些時候舞者的動作牽動了沙子,沙子被揚起又在空中緩緩墜落,表演者與空間的互動關係更為多元。演出後段太陽已漸漸沒入雲層,只剩餘輝照在海面上,此時,舞者的身影與陽光相互映照,形成一幅極具詩意的畫面。最後,舞者走向海,在淺灘上跳舞,舞衣被海水浸溼,緊貼舞者的身體。環境這個因素,在作品中具關鍵地位,空間的特性被妥善使用,同時透過舞者的身體語言,使觀眾的觀看感性從中現身。
整個作品的安排相當完整,觀眾及舞者的身體參與皆與演出空間緊緊扣合。唯一可見的突兀點在於編舞受配樂的牽制過深,在演出中段舞者幾乎配合著音樂節奏舞動。海浪這個其他劇場空間所沒有的環境音,未能在作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實為可惜,但《52 Hertz》仍不失為一部細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