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超度的夢、記憶和災難

新評種:王清惠

南島十八劇場《鯨之駅》

時間:2017.04.15 19:30
地點:拾壹庫

文/王清惠

 

  《鯨之駅》緣起自演員年幼時的記憶,在舊台南大樓附近懸吊的大鯨魚,曾經繁華如今不再的商圈,男孩眼中汲取的歲月,逐漸斑駁消散……

  入場後席地而坐,鐵道旁的空間時而響起火車穿越的轟隆聲響,吧檯邊的酒保(鄭異凡 飾)從容的將酒遞給高腳椅上的客人。本是酒吧的空間,觀眾彷彿置身於舞台,界限被抹去,開場像是沒有明確的時間點,人們似乎成為窺視者而非純粹的觀者,靜靜地在旁窺看場內的一切。

  酒保和主角張洹(林禹緒 飾)交談,不久後一位年輕女尼(張釋分 飾)走入酒吧化緣,女尼離去時被張洹叫住,示意酒保倒酒後,便從西裝口袋拿出兩疊鈔票,命女尼將酒喝下便可把錢全數拿走。女尼回頭,拿起桌面上的酒杯一飲而盡,隨即將錢收進背袋裡,離去前主角揶揄女尼經不住金錢的誘惑,如此貪婪與常人何異?這般挑戰禁忌的議題與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 Caballero)在其電影《修女夜難熬》【註 1】中,同樣挑戰著守貞修女在教條約束之下,受到人性和道德的諸多考驗。

  不久後燈光閃爍起來,伴隨著酒瓶的碰撞聲,酒保和張洹慌忙地找地方遮躲,現場出現幾位工作人員,指引觀眾們前往另一處昏暗的空間。移動時鞋底擦出沙沙聲,地面滿是枯葉,煙霧彌漫,香茅味直嗆鼻腔,彷如進入異次元。燈逐漸亮起,只見張洹的腳被壓在一塊木板下動彈不得。隨後出現的女子,牽起了他在災難發生前的種種回憶……

  2016年2月6日的一場地震,奪取了許多無辜的性命,大樓倒塌下無數傷亡的軀體,在日日夜夜鳴笛搶救下仍宣告不治。那一夜,震碎了不少家庭的心,也震出了台南居民的傷痛共感。生命裡的悲痛,如何在夢裡重整蛻變?看似不復在的過往,該用何種方式甦醒?又如何藉由儀式洗滌過往,才不會在沉睡時反覆翻攪肉身。

  殘破荒蕪的地景、夜店、咖啡廳、海邊,晦暗的空間不斷切換場景。人來人往,這些生命中的人,被無法釋懷的傷痛和愛挾持,時以他者的身分出現在另一時空,用不同的本質存在著。人們該如何進入潛意識中,渡化過往的結?戲裡戲外,因著戲的推進隨之鬆綁。

  關於劇中有許多咆哮、吶喊等用力的情感表現,有時情緒醞釀不足卻急於發出,又或者僅以聲音表達情緒,欠缺更深一層的情感傳遞,呈現一種知其喜其怒其悲為何,卻不太能感受演員在場的情緒張力。戲裡的鯨魚為奇幻的象徵,進場前我不斷臆想牠的身形,原以為是一支龐大的裝置懸吊於劇場頂端,實際上卻化為人形,穿著藍色仿紗材質的服飾飄逸著,不時出現在主角憶起往事的背景中。這般意象顯得模糊,難以和巨大鯨魚之身軀做相關聯想。

  劇末,張洹朝遠處的光源處走去,彷彿已渡化過往的一切,重回現實抑或穿越到另一層次元。終究,人也有趨光性,在時間流動中重生。離去前,場內的香茅氣味依舊徘徊,直至場外,煙霧離散後又回到非夢的夜晚街道上。

 

註釋

1、《修女夜難熬》(Dark Habits,1983)是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Caballero)的第三部劇情長片。電影以大眾心中神聖的修女為主角,修道院住著各式各樣的修女,包含性工作者、吸毒、匿名情色小說家、同性戀等種種違反傳統教條規範的行為,內容挑戰世俗對於道德和宗教之間的價值觀,帶有強烈的嘲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