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與戲劇之間拋接默契的再思考

新評種:羅文君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奧列的奇幻旅程》

時間:2018.03.31 19:30
地點: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文/羅文君

 

  「……如果在夢境中,你可以重溫某一段時光,你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嗎?」【1】這是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於「臺南藝術節──臺灣精湛」系列推出親子馬戲節目《奧列的奇幻旅程》主軸概念,演出結合雜耍、雜技以及戲劇肢體動作所構成的充滿歡樂、想像、驚奇的成長故事,讓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觀賞演出的大朋友小朋友笑聲、喝采聲、掌聲不斷,展現了戲團在技藝與戲劇兩者之間設計上拿捏掌控,在節目娛樂性和觀眾情緒帶動上完整考量的編創意圖,撇開一些小小的失誤,整齣戲的呈現對一般大眾而言絕對是一場滿足視覺感官的過癮觀賞體驗。

  劇情內容其實相當簡單,描述一個小男孩因為一時的調皮丟棄了朋友珍貴的寶物,犯下不被原諒的錯誤導致朋友關係破裂,而藉由一位可以回溯時光神祕老人的幫助,讓小男孩在夢裡回到過去,去更正他的過錯進而修復友誼關係與朋友重修舊好。福爾摩沙馬戲團在這齣戲裡沒有口白,完全以肢體動作來主導劇情的進行,加上燈光舞台道具的各種設置調度與安排,讓整齣戲劇情發展順暢連貫。特別一提的是,開演前觀眾進場期間,飾演主角小男孩的郭璟德先以小丑紅鼻子樣貌在舞台上以現場摺出各種造型氣球,與被邀請上台的小朋友趣味互動,因為他逗趣好笑的演出,建立出鮮明的角色特色,從小丑搞笑的肢體動作延伸到劇情裡小男孩調皮個性的詮釋,只要他出場演出都會觸動觀眾的笑點,加深了觀眾對該角色的認同。

  演出架構可以看得出導演李宗軒想要強調戲劇層面上的創作方向,於是從文本概念及劇情內容由文學經典故事安徒生《夢神》【1】角色作為引子,導入原創故事,讓觀眾感受導演想傳達的中心思想,並且從無口白的肢體劇場表演方式,進一步以馬戲團的各種技藝手法,來進階延伸肢體劇場作不到且訓練難度較高的屬於奇幻、驚奇層面的特技式演出方式。並且,在本劇裡導演嘗試讓技藝所使用的道具轉化為劇情所需的象徵性物件,比如扯鈴代表朋友的寶物、雜耍棒想像成棒球球棒、魔環象徵學校上課的課本或考題,以及趙偉辰的大環演出象徵時間的流轉─前進或倒轉、黃冠榮的立方體演出象徵禁錮的時空等等。導演將這些從特技所使用的道具去想像轉化為劇情一部分的作法相當有趣,在劇情進展當中出現純特技的表演其實也並不違和,加上舞台、燈光、音樂設計的搭配,都為劇情張力呈現加分不少。

  總體而論,演員的表現其實是相當用心且認真的,但是就感性面(戲劇)與理性面(技藝)演技切換的角度來說,演出過程當中,演員除了得要專注在雜耍雜技高難度技巧的圓滿完成,又得時時關注劇情進展,在安排好的橋段或cue點裡回到自身角色狀態作戲劇性的演出,演員在特技展現與角色情緒切換上的拿捏失準,會讓人產生這是特地安排角色故意失誤/不一致的演出橋段,還是為了拯救失誤所以用戲劇性演出去化解當下尷尬的出戲之感。另外,單純就特技表現來說,趙偉辰的大環與宋佳政的扯鈴特技演出相當純熟且精彩,但是他們的演出在整齣劇情裡卻只是作為場景的過渡,或者是為了展現技巧而暫停劇情進行的刻意安排,他們與角色之間並沒有更關鍵更深入的連結與互動,而在劇情文本裡所要呈現的戲劇性肢體動作的演出詮釋,以及特技展演在劇情當中所要達到對應關係的調度平衡,都沒有做更多的設計著墨,即便特技所採用道具的象徵意義適切回應了劇情的需求,角色關係與特技表演之間可以更深入發展的動作連結與呼應仍稍嫌薄弱。

  戲團的特技演員有其各自獨特的技藝表現能力,但要如何導入劇情文本的演繹詮釋,不管是技藝還是戲劇拿捏的精準到位的確是需要更多的訓練和融入方能達到熟能生巧收放自如的境界,而導演在思考特技演出的安排該如何適切呼應劇情文本的時候,究竟是希望讓觀眾沉浸在劇情引導的情感投入,還是馬戲炫技的感官刺激?當嘗試進一步想要兩者兼顧時,如同拋擲雜耍棒一般,基礎扎穩的朝向明確的方向全力一擲,讓同有默契的對方確保完美接收,戲劇與技藝兩端的比重應是平衡且互相呼應的。不要落入搖擺不定曖昧狀態的編排,因為會讓演員既難以專注原本熟悉的項目並且反而更分散了演員本身的能量。導演可以更多嘗試讓演出安排及演員訓練上能夠朝向讓特技表現更自然的鋪陳在劇情發展裡,讓演技詮釋更精準地成為技巧表現的一部分,如是,在技藝與戲劇的準確拋接及熟練平衡的默契之下,作品將除了高度娛樂性之外,亦能達到無懈可擊完美表現的深度藝術性。

 

註釋
1、參見該演出節目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