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劇場走入大眾

新評種:林慧真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一》

時間:2018.03.24 19:00
地點:新營體育場

文/林慧真

 

  自2001年《人間條件一》首演以來已重演多次,編導吳念真曾提及,他的創作來源就是生活,希望故事是自然的呈現,能讓所有人都看得懂,[1]這也為這齣戲的通俗取向定調。而這次「人間一」的戶外巡演,則是更強烈地表達讓劇場走入大眾的意圖:「讓更多從沒走進過劇場的人走進來」、「有一天這齣戲可以到臺灣各地的廣場或廟口演給大家看」[2]。去年(2017年)12月於高雄衛武營進行首次戶外演出,而後於臺中圓滿劇場、新營體育場進行巡演,據新聞報導,每場皆超過二萬人觀賞,經過十六年,被譽為「國民戲劇」的人間條件,真正走入了民間。

  此次的表演空間由傳統正式的劇場移到氣氛較愜意的戶外,觀眾可以自在的走動、聊天、飲食,環境本身為這齣戲營造輕鬆的氛圍;吳念真於演後發表感言提到,這次的戶外巡演除了能深入民間,更重要的是——「免費演出」。筆者以為,免費演出是為了消弭看戲的經濟門檻,經濟條件或多或少影響人們進劇場的意願。免費的戶外巡演,能夠接觸的群眾更廣,讓更多沒有機會接觸藝文訊息、或者因為票價而有所顧慮的人,能在這次演出當中了解劇場演出的形態。因此,所謂「大眾」,並非僅限於有經濟能力進劇場看戲的人,我認為這也是這次戶外免費巡演的用意。

  由於十年前《人間條件一》的首演受到歡迎,而開始啟動了「人間條件」系列一到六,各有不同主題,這齣是其中最通俗、也最適合闔家觀賞的戲。作為「綠光野台戲劇工程」之一,「人間一」帶點荒謬又溫情,活潑熱鬧、不按牌理出牌,都讓這齣戲更具有野台風格。當然,在笑鬧背後,戲的核心包裹著一個溫情的呼喚與盼望,還有對政局、教育的嘲諷,碰觸了社會議題與家庭倫理面向;不同世代、年齡層的人,幾乎都能在這齣戲找到自己安身、共鳴的位置,年輕看阿美、中年看里長伯、老年看阿嬤,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煩惱和課題,當是此劇能夠吸引眾多觀眾的主要原因。

  劇中的阿美為自己的平庸與愛情苦惱、為不受關心而不快樂,里長伯周旋在里民和政客之間,遊走法律邊緣,死去的阿嬤則為了見恩人一面、表達心中未曾說出的感謝回到人間。死而復生的設定帶有點電視台類戲劇的味道,曲折離奇又荒謬,同時也是這齣戲的笑點所在。一人分飾二角的衝突性讓戲劇張力更大,既年輕又老成、既天真又沉穩,同時也成為祖孫三代的溝通橋樑。里長伯雖然有愛護家人的心,卻很少表現出來,常常表現在外的是頤指氣使的責罵;同樣地,即使家中環境不好,阿嬤仍努力拉拔孩子長大,但未曾了解孩子時常與人打架、其實是為了維護媽媽的名聲。

  於是,未曾說出口的愛,一代傳給一代,阿美的不快樂也遺傳了父親童年時的壓抑,因為阿嬤突如其來的回返人間,讓一攤死水般、凝固僵化的生活起波瀾。一位亡者為生者的生活帶來一絲生機,可能也是最大的嘲諷,究竟誰是生、誰是死?阿美以為死亡是解脫,應該感到快樂,但阿嬤的死亡沒有帶來解脫,反而留下了遺憾。阿美和里長伯,其實都在向父母討愛,因為討不到、討不來,心中有了埋怨,藉由種種衝突,讓愛有了出口,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份量。這齣戲之所以能長演不輟,在於突顯了臺灣傳統的親情模式,不善於表達關心、不善於說愛,長輩的愛常常包裹在責罵之中,被隱藏的愛埋在心中最深的地方。

  回看此劇首演迄今,十多年過去,庶民化的語言也在逐步調整,從首演時的嘲諷633政策,到如今的內閣改組;從阿美當初的哈日,到今日的哈韓,包括檳榔西施被性騷擾時喊出的「Me, too」,也在呼應揭露性騷擾的時事。這齣戲一直在跟隨著時代的腳步,然而不變的是人生的「三道難關」:道謝、道歉、道愛,阿嬤對總裁的感謝、對子女的抱歉、還有更深層的愛,這些未被解決的情感問題仍在人世間流轉。此外,政黨雖輪替多次,但是賄選綁樁的戲碼未曾消失;教育者對於受教者的偏心情節,仍在學校上演。

  筆者以為,這齣戲的魅力,在於通俗的情節設定、庶民化的生活和語言,它婦孺能解、老少咸宜,就像一個熟識的長者在說一個故事般。相異於劇場中的演出,在戶外演出時候的演員較頻繁的與觀眾互動,這可能是看野台戲的樂趣所在。然而,本劇原本就傾向火爆、誇張的調性,雖然適合野台風格,卻也不免過度突顯了這種奔放的表現方式,容易放得過多收不回,以致情感的細膩度無法做足,於是,本來是表現情感的地方,卻意外成了笑點——這樣的情況在下半場才有所改善。最後,在戲劇進行中間穿插了一大段讓人感到有些困惑的表演,即是九天民俗技藝團和打狗亂歌團及眾神將的演出,雖然實屬精彩,且接著昆濱伯上台致意也帶動一波高潮,但是,之前的劇情似乎未明確告一段落,即被銜接過去,就觀賞情緒而言,實在感到有點被打亂,也許將戲與前述表演予以明確的切割,會更適切一點。

  再回過頭來看戲本身,這齣戲的通俗調性本來就容易親近大眾,而野台的表演形式則對這齣戲有加乘效果,臺下笑鬧一處的氣氛,彷彿回到小時候廟口看戲的景象。只是在熱鬧之後,情感的細膩度如何維持,可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並且也不僅讓人思考,同樣為「人間系列」,較強調情感層次的「人間二」至「人間六」,是否適合野台演出風格呢?或者,這樣的野台風格其實只適合「人間一」。

 

[1] 引自吳念真:〈作者序——我不喜歡猜謎語〉,吳念真編劇導演:《人間條件完整典藏版》,綠光劇團演出製作(臺北市:圓神出版社,2004年),頁7。

[2] 引自廣告節目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