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藝術找答案.第六步 STEP6

【Q63】為什麼臺南藝術節要特別強調老人跟小孩的參與啊?

 

答案提供者|周伶芝,2019、2020年的臺南藝術節策展人。(口述整理|鄒欣寧)

 

周伶芝:2019臺南藝術節有兩檔跟孩子有關的創作:《動物趴》跟《聽海日記》。其實去年也想做老人,但種種因素最後沒能實現。

 

希望藝術節同時有老人和小孩現身,有兩個考量。我們都清楚,台灣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問題,而劇場的觀眾人口有年齡斷層,一般觀眾大概三、四十歲之後就不太看表演,接下來到退休階層才又有機會走進劇場。學校在這方面的扎根教育也不夠,而藝術節一定要問未來的觀眾在哪裡、他們關心什麼?因此,孩子跟老人勢必成為藝術節的主題之一。

 

另一個重點是,當我們思考藝術節進入地方,要理解地方的記憶和智慧,透過老人訴說自己的故事會是很好的方式,從中也能折射出他們怎麼看待地方。例如,一個從別的地方嫁過來的老人,或是在此出生、長大後去台北工作、退休後又回到這裡的老人,他們對地方的情感經驗、地方變遷的過程、對家鄉的態度……都會不同,地方智慧也因此有不同層次、肌理的累積。

 

小孩就不一樣了。他們對地方的情感、經驗還沒那麼濃厚,甚至可能準備長大就要離開,但趁著這段期間引導孩子去觀察地方是珍貴的,他們身上會有些矛盾存在,既想靠近主流看待地方的方式(例如「偏鄉」),但也保有孩子想冒險、嘗試的精神,於是他們對重新和地方建立關係就可能比成人更快、更有想像力。

 

以這次合作的青草國小為例,學校本來是稻田,後來變成校舍,地貌有很大的改變,我們有沒有可能帶小朋友發現腳下的空間?有沒有可能讓他們意識到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底下存在很豐富的時間層次,從這裡重新建立他們對現實、對過去的空間感受?

 

我很期待隨著策展持續推進,接下來能讓老人跟小孩在藝術節有所連結,當世代相遇,一種未來生活的可能性也隨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