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藝術找答案.第八步 STEP8

【Q52】除了和一般人創作作品,給一般人接觸、學習表演藝術的機會,藝術家又從這些民眾身上學到什麼?

 

答案提供者|

周伶芝,2019、2020年的臺南藝術節策展人。

黃嘉文,2020臺南藝術節《人生的一條歌》創作者。(口述整理|鄒欣寧)

 

周伶芝:關於從孩子身上學到的東西,我分享兩個層面。我一直很欣賞孩子不按牌理出牌的直覺反應,很有創造力跟想像力,即使在規範和體制裡,那種還未受到馴化的直覺,是我每次跟孩子工作都很喜歡的部分。

 

孩子也比大人想像的更加敏感和成熟。不只是藝術節合作的孩子們,我也會從我的女兒身上感受到這樣的質地。大人感覺不到,是因為大人太不敏感。小孩是貼心而膽怯的,在跟大人相處時,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孩子會有意識地把那份敏感藏起來,但如果取得(彼此)信任,孩子會把這份敏感與成熟毫不保留地表現出來。

 

一體兩面的是,我也訝異有時孩子的反應跟價值觀為什麼這麼制式,顯然我們創造的環境出了很大的問題。有一年我在台北兒藝節跟一組澳洲的藝術團隊聊(註),他們是第一次帶作品到亞洲城市,來觀賞的孩子則從他們在現場的模型裝置發揮想像力創造故事,這些澳洲藝術家發現,台灣小孩的故事充滿著意外或謀殺,為什麼這個國家的小孩這麼喜歡死亡?而且使用的都是媒體語言。因為孩子成天都在看電視新聞,對故事的想像也被塑造成新聞報導式的。這就是我們社會提供給孩子的環境,而從孩子身上取樣出來的,也反映了這個國家的一些基本問題。

 

(註:為2016年來台演出的澳洲小海龜偶戲團的《小小市民大冒險》,透過設置一座火車環繞的迷你鐵道城市,讓兒童參與偶戲互動、創造小城故事。)

 

 

黃嘉文:《人生的一條歌》是跟台南不同地區的樂齡大哥大姊合作的作品,採訪這些大哥大姊的經驗,和過去工作時主要面對的藝術家很不一樣。藝術家談論的內容通常都與創作有關,很多時候他們提供的是已經整理好的答案;素人的談話則比較有一種有機的、失控的感覺,但同時也會帶來溫暖的感受——面對像我這樣的陌生人,沒什麼目的性的跟我聊天,單純只是出於人跟人的連結。

 

另外就是,我當然也會想像自己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模樣。我希望我老了以後也能保有某種願意與時俱進的能力,或是參與社交的能力。就像這幾趟下來聊天的大哥大姊,多是願意跟年輕人談話的人,會讓人想親近。我希望自己也成為這樣的老人。

 

圖片攝影|廖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