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藝術找答案.第四步 STEP4

【Q20】身為在地參與者,跟藝術家合作讓你覺得最挑戰的是什麼?

 

答案提供者|陳瑞麟&王秀玲老師,來自全校學生一同參與2019臺南藝術節閉幕演出《聽海日記》的龍山國小。(口述整理|鄒欣寧)

 

王秀玲老師:最大的挑戰,是「情緒控管」吧!(大笑)這次演出前,合作的音樂老師和舞蹈老師會來帶孩子做很多練習,但有些老師不太知道小孩的「底」在哪裡,所以會給出比較抽象的指令,我們的小孩就做不太出來……像是「想像一陣大浪打來,一陣風吹來,你的身體隨著擺動」,或是「想像在無人的森林裡」,身體有什麼樣的表現……這些都要靠想像力,還要用身體做出一些反應,那沒去過海上、森林的小小孩根本沒辦法想像,大小孩可能可以想像,但太害羞,害怕在同學面前表演,演不像或演太像都會被笑嘛。

 

所以,當老師們給小孩這些指令,我們就要設法把它轉化成小孩可以聽懂、跟著做的方式,因為都是沒有被訓練過的小孩,所以當下常常是我們老師要先學會,其他時間再幫小朋友複習。

 

 

陳瑞麟老師:我是唸體育系的,對劇場藝術、看樂譜也是不懂,所以我就跟小朋友說,(面對這些演出和練習)我也跟你一樣,沒有比較厲害,只是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所以他們講的話我比較聽得懂,再轉成你們能理解的方式,其實面對這些全新的事物,我們一樣會覺得陌生。

 

 

王秀玲老師:但我很佩服雅鈞老師(《聽海日記》編舞暨舞蹈指導)跟阿雍老師(Artyom Kim),可以把他們看到的東西用肢體語言傳達出來,轉換成舞台上的表演,還能再調整成小孩可以吸收的內容。

 

 

陳瑞麟老師:最緊張的其實是我們這些老師。我們很擔心不夠專業,但阿雍老師說他沒有要我們專業,小朋友只要當原本的自己。

 

雖然語言不通,但阿雍老師會一直觀察小朋友,問我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在幹嘛?某個小朋友為什麼在生氣?他很在意小朋友的情緒,會看小朋友的狀態調整內容,而且會安撫、鼓勵小朋友。如果小朋友的狀態是他要的,他會把那個狀態放進表演中。而且,他都不會生小孩的氣(可能會氣大人),不管小孩表演有沒有符合他的需要,他都是調整自己,而不是調整小孩。他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上台。有時他拋出一個東西只是要引發創意的思考而已,所以,我們練習發展的內容其實有正式表演的三、四倍,如果把他給小孩的東西通通搬上台,整齣戲可能要三、四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