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條歌》:黃嘉文

"Jîn-sing ê tsı' t tiâu kua" Online Exhibition

 

關於《人生的一條歌》

(文/黃嘉文    寫於歌友會發表之前)

 

 

一個「共創」計畫

 

 

《人生的一條歌》緣自策展團隊的擘畫與邀請,加上創作團隊夥伴具備各自不同的專業:影像、文字、流行音樂產業等,以及狠劇場夥伴在背後的支持,這絕非一人能獨自完成的計畫。當我在與主角們交流時,大多數時間還會有另一雙眼睛(攝影師宗廷和翔雯、影像助理力伃)協助記錄下過程,讓我得已再具備一個比較後設跟抽離的視角,觀看自已與主角們的相處。執行製作信宇來自流行音樂產業的背景,提供許多關於選歌以及溝通歌曲版權上的建議。文字側寫睦芸也幾乎全程參與田調過程,她補足了伴唱帶影像有限的篇幅無法講清楚的事情,用精煉生動的文字,不僅更立體勾勒出六位主角的個性,最重要的是透過文字將個人的生命史連結整個大時代。

 

  

第二層的共創關係,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六位主角的加入與分享,由衷感謝這些大哥大姐願意加入計畫,讓素昧平生的我們「侵門踏戶」,並且天南地北的跟我們聊。創作者可能很多時候會有很多的「自以為」:我們覺得很好玩啊、很重要啊、應該大家都想來吧? 我們自以為的「創作」,會不會根本帶來了諸多麻煩和困擾?這些是一路上我會一直問自己跟提醒自己的。所以過程中,我最希望的就是主角們也覺得好玩,覺得我們是「一起」在做這件事情的。

 

我們到交流中期之後,才開始討論選歌,而這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大多數人會選的歌都是因為覺得自己唱的好聽或是歌好聽,平時很少有人認真去想說這首歌跟自己的人生有什麼關係,我也是因為有了基礎的交流認識之後,比較有把握去引導並且參與討論選歌。

 

在剪輯製作影片的部分,本來最理想的狀況是所有的素材和剪輯安排都是大哥大姐們決定的,但執行下有諸多困難。而折衷的辦法是,我請大哥大姐們盡量拍攝他們的生活點滴,(然後發現我最常蒐集到的是旅遊合照),直到真的把有限的素材放到剪接台上,打開剪接軟體,配上歌曲給大哥大姐們看了之後,我感覺那一刻他們才真的比較知道我們到底在搞哪一齣。

 

然後大哥大姐在我們一半鼓勵、一半耍賴著說「沒有東西好剪」的情況下,才開始參與討論, 開始說:還有炒菜的影片沒有放啊、還有一些以前的老照片沒有翻出來給我們看啊、還有自己會開卡車的照片沒有拍給我看… …等等,聽到他們這樣說我非常開心,因為感覺他們開始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日常,而這一點點的轉變,才是「共創」真正開始冒芽的地方。

 

 

 

 

 

 

與人相遇,與地方相遇 

 

因著這次計畫,跟隨主角的腳步,我們得以去到社區的歌唱班、跳舞班、傳統草菇寮、里長的泡茶桌、青翠的稻田、看見新舊工廠的更迭,也真切感受到地方農會的凝聚力(柳營農會的奶茶真的很好喝…),這些美妙的不期而遇,真的不是我們隨隨便便從台北開三個半小時的車到這些地方就能夠體驗的,因為藝術節創造的機緣、因為往來一段時間累積起來的信任、因為願意彼此聆聽與分享的心意,才有了這次《人生的一條歌》。

 

而說實在的,這些溫暖與直率的互動,是從花蓮離家到台北這個大都會區生活十幾年的我,已經忘記的生活況味。

 

 

唱一首人生的歌,搭配屬於自己的時間軸

 

本來這次計畫,原本的構想僅有伴唱帶加上巡迴展覽,後來希望還是有個發表歌友會,無非是想讓這次藝術節的「相遇」所帶來的種種感動,透過面對面的方式也分享給大家。

 

到場的或許還是親友居多,但即便是親友,我相信今天臺上站著的,大家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所展現出來的那一面,或許是親人都不曾見過的,今天我們所投影的伴唱帶,不是不知名的泳裝美女,也不是遠在天邊的好山好水,而是他們所生活的地方,他們的人生縮影,他們所希望傳達給大家看到的自己。

 

而對不認識這些主角的觀眾來說,希望大家見著這些看似平凡但不凡的故事以及主人翁後,也開始願意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人事物,然後或許開始多聽聽家裡的長輩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