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中注視在場的舞動

駐節評論人:戴君安

臺灣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X 韓國開與關舞團《1+1》

時間:2017.04.13 19:30
地點:延平郡王祠

文/戴君安

 

  臺灣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和韓國開與關舞團合作的《1+1》在延平郡王祠宛若打開了世紀之門,門裡古今相視、時空交疊,紅黑相襯的色調佈滿大部分的格局,強光照射下使得暗黑處顯得更陰暗,光線聚集之處則彙集神秘、詭譎、悠然、古雅、幽靜並陳的意境,雖紛紜雜沓倒也理所當然。在這個屬於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的場域中,歷史建築與前衛舞蹈相映成趣。提著燈籠身穿紅色旗袍的引路仕女帶著群眾走進拱門,穿越迴廊,來到紅磚地上。此情此景彷彿進入夢幻世界,在月光的注視下,融入在場的樹、屋、人、物。

  來自韓國On & Off舞團的夫妻檔舞者首先打開〈夢幻〉之門,在斜照燈下,他們以沉穩內斂為軸,再以起、落、頓、挫為輔,共構出剛柔並濟的輔軸傳動之姿。隨後,燈光轉換為打在地磚上的框形光圈,被限在框裡的兩人,有時是暗喻溫存的扛舉,有時則如衝突將起的無言對立,有時卻孤獨的各自行動。雖然他們先後試圖走出框架,終歸回到框內共處。最後兩人背靠背而坐,雖然他們自此退場,但這似乎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交手將起之勢。或許這夢幻之境是引來〈注視〉的楔子,鋪陳即將出現的、更大的衝撞。

  風乎舞雩的〈注視〉以激烈的肉身對博,將貧弱之軀對抗強食鯨吞者的困境極大化。在一批身強體壯的黑衣人欺壓一群身塗白漆的弱小族群的場面中,《亞細亞的孤兒》的歌詞、短暫出現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光影、受制者的反撲、屋簷上窺視的雙眼以及演出者提問的定位、名字、歷史等,都是鮮明的符號,也都清楚的呈現表徵臺灣處境的意涵。在這為了紀念鄭成功而改建的祠堂裡,〈注視〉似乎也可引伸為表彰鄭成功帶著手無寸鐵的明末漢人,趕走擁有巨大槍砲的荷蘭人的「豐功偉業」。但思念一轉,又聯想到隨他而來的漢人,將住居於札哈木(安平一帶)的鄒族原住民趕走,使他們迫遷到阿里山,反諷之意就更加強烈,不得不汗顏承認,我們的祖先也曾是踩在別人弱小身軀上的野蠻侵略者。

  結束前的〈在場〉,先由資深舞者陳德海開啟一段獨舞,芭蕾背景的優勢使其手腳延展流暢,成熟穩健的風韻吸引全場目光。隨後,三位編舞家也跟著加入即興而舞。接著,其他舞者從四面八方湧入,先前累積的凝重氛圍頓時消逝而去。瞬間,所有人都跳離到四周圍,場中央是另一位強牌舞者黎美光的獨舞,她的現身也是令人驚艷,嬌小的她卻能霸氣的擁攬整片空間,能量所及,填滿所有縫隙。最後,舞者們邀請觀眾一起即興共舞,歡樂氣息取代了不安與焦慮。

  在這裡,先民為了奉祀鄭成功為開臺聖王,建了「開山王廟」(將臺灣隱喻為山)以掩清朝政府的耳目,但在日據時期卻變成了日本人的神社,二戰結束後又正名為延平郡王祠。這祠堂和世界各地許多歷史建築一樣,默默地注視著人們不斷製造紛爭,之後再尋求和解之道。今夜於此,天、地、人共同見證,化解仇恨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我們一起跳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