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傳承的紀事與故事

新評種:賴妍延

阿伯樂戲工場《糖甘蜜甜》

時間:2017.04.29 14:30
地點:臺南總爺文化中心

文/賴妍延

 

  從荷治時期開始,蔗糖便是台灣主要出口商品,一直到1990年代,地方糖廠才逐漸式微,或者轉變為文化休憩形態。總爺糖廠在休廠之後,轉變為南瀛總爺藝文中心,工廠休息了,故事仍然留下。

  《糖甘蜜甜》的構成很特別:「演—說—唱—糖廠與五分仔車的運轉紀事」【1】,所以與其說是一齣劇,應該更著重是幫助現在觀眾了解當時糖廠的運作與興衰。整部作品以劇中劇的方式呈現,某劇團年輕人想演出糖廠故事,把這些記憶留住讓更多人知道,有趣的是,劇團也隨著田調考古,在劇中還原了當時糖廠拍的宣傳短劇,當年目的是讓民眾知道,種甘蔗製糖是一個很好賺錢的出路。

  因此,在古蹟糖廠傳承過往故事是別具意義的。觀眾圍坐在房間四周,中央舞台以寫意方式用了長凳與路牌標示區位,使用巨大沙漏強調時光流逝,演員穿著當時的糖廠制服,不僅是演員還身兼樂手,運用電子琴、吉他、木箱鼓與小提琴創作出四首為整篇故事點題的歌曲。讓後世知道製糖對總爺地區別具意義的美意是好的,但就呈現的劇情線來看似乎有點破碎,裡面提及了是否努力就能實現夢想,還有與生俱來的工作使命部分顯得相當模糊,看得出來劇團很用心在闡述當年製糖的榮景與過程,但為了讓觀眾了解製糖過程,不斷出現解說式的對白,在劇情破碎而解說過長的情況下,讓人有點像是在看宣導片的錯覺。劇中四首串場歌曲渲染出抒情氛圍,成為劇中最柔軟的時刻,但因為是劇中劇,而且內容強調整個大時代下糖廠興衰,當想就著歌曲中溫柔餘韻延續下去時,劇中角色的故事反倒沒有繼續鋪陳,這些在糖廠工作者的故事線被輕輕放下後默默離場,覺得非常可惜。

  《糖甘蜜甜》的糖廠紀事訴說的不僅是總爺糖廠,也是台灣昔日許多糖廠後來的命運,關閉以及合併。阿伯樂戲工廠投入地方研調,挖掘總爺糖廠記憶傳承,不僅留住當地歷史,更用戲劇對外來客機會教育。但是在劇本上或許可以將劇中劇故事繼續深入擴大,用劇情讓角色更加立體有情,用道具、場景、歌曲、演技多方設法,取代嘴巴念出的解說式台詞,這份糖甘蜜甜更能點滴在每個人的記憶而不是片段的浮光掠影。

 

註釋:
【1】訊息出自《糖甘蜜甜》2017臺南藝術節宣傳單

 

 

 

※劇照攝影:陳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