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的雙重疊影

新評種:林慧真

秀琴歌劇團《府城的飯桌仔》

時間:2018.05.26 19:00
地點:吳園藝文中心 表演廳

文/林慧真

 

  

       秀琴歌劇團《府城的飯桌仔》述說女主角林千鶴於日本教烹飪之時,一道道料理勾起對父親、青梅竹馬阿清,以及過往美好家庭時光之思念。本劇採用倒敘法,林千鶴於烹飪節目上介紹中華料理薑味雞之料理手法,憶起年少時珠寶婆帶著珠寶來至家中,為母親和姊姊介紹各種珠寶首飾,並同時身兼媒人為人說親,少男少女成年轉大人之時,家人皆會準備薑味雞為之滋補身體。由此,薑味雞代表的是單純的年少時光以及長輩的關懷。第二道料理為菜瓜粥,是千鶴之青梅竹馬阿清哥的喜愛料理,藉由菜瓜粥回憶兩人惺惺相惜的青春愛戀。第三道料理為打滷麵,是千鶴父親林西淮壽宴時必備料理,藉由打滷麵回憶起父親之愛女心切。

而後,美好的家庭願景突然發生變故,1945年日本戰敗,於日治時期擔任政府要職的父親受到國民政府情治單位之監管,此時阿清與其父親前來求親,卻為林千鶴父母以女兒年紀尚輕為由婉拒;一日千鶴於校外旅遊中回返家中,發現父親已然猝逝,美好過往逐漸崩塌。第四道料理為薑絲炒豬肺,憶起姊姊千穗之婚禮,由姊姊婚禮回望自身婚姻之破碎,千鶴獨自一人在日本扶養幼兒,憑一手料理過活。數十年後,阿清成為台北名醫,一日到東京拜訪千鶴,阿清帶來千鶴父親生前遺留的手稿,此時千鶴才知曉,阿清曾來求親並被婉拒,當時阿清一家以為自家醫院被戰火炸毀,配不上林家,林西淮之手稿則寫下不願其身份牽連阿清一家之考量,千鶴與阿清的感情,便在戰火波及下斷了線。在此家庭、婚姻與愛情的破碎之中,千鶴想起清明節時,全家圍著圓桌吃潤餅的場景,最後一幕的熱鬧歡愉,讓人不勝唏噓。

這樣的家族故事和飲食題材,讓人聯想起《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1]一書。該書作者為日治時期臺南著名士紳辛西淮之女辛永清,藉由烹飪教學回憶起辛家料理與其人其事,在一道道料理中,勾出對父親的思念、對錯過的愛戀的惋惜,以及自己一生的悲歡。筆者感到疑問的是,《府城的飯桌仔》一劇似乎與辛永清一書題材雷同,例如劇中「林西淮」為日治時期士紳身份,貼合書中臺南辛家望族背景,日治時期「辛西淮」為臺南著名士紳,光復後,因於日治時期擔任官職受到國民政府監視,與劇中人物命運相同;本劇故事主角「林千鶴」之士紳後代身分,亦與「辛永清」身分貼合,辛永清嫁至日本後於烹飪節目教學中華料理,與林千鶴角色處境雷同。以該劇情節內容而言,《府城的飯桌仔》第一場為〈薑味雞與珠寶婆〉,《府城的美味時光》書中第一章即為〈珠寶婆—薑味烤雞〉,而第二章〈父親的生日—什錦全家福大麵〉論及父親壽辰必吃羹麵,與劇中第二場〈打滷麵與阿爸〉亦貼合,至於其他劇情,如姊姊千穗殺雞為出嫁作準備,以及千鶴與阿清因戰事波及而無疾而終之愛戀,皆可在書中〈血液料理知多少—豬血菜絲湯〉、〈兩位醫生—人參鰻魚湯〉與〈佛堂的供品—春餅〉等章節找到脈絡。[2]然而筆者並未發現該劇宣傳文案或表演現場有何訊息提及劇情來自於臺南望族辛家的故事;另外,最後一場投影的黑白老照片隱約暗示某種真人真事之存在感,卻不知是何人的童年,且由於觀賞現場或是劇中均未交待清楚,就戲劇表演的整體而言,與故事脈絡實則有些斷裂。

再者,相較於書中以辛永清為第一視角所串起的大家族情感,並反映日治時期臺南飲食文化與民俗活動等,本劇則集中表現林千鶴的愛情與父女之情,以及林西淮國族身份認同的問題,未著重描寫「府城飲食文化」,即使劇中不斷出現烹飪節目,也僅作為林千鶴回憶過往與抒發情感的引子,並不特別強調臺南的飲食文化,可說在情感導向的主軸下,府城的在地文化脈絡是被淡化的。

此外,看似虛實相掩的情節中,又增添了兩場戲曲演出,以戲中戲方式預示人物之心境與未來境遇。其一為林西淮壽宴時,邀請戲團演出《打金枝》,劇中昇平公主由於不願為公公拜壽,與駙馬郭曖起衝突,郭曖一氣之下打了驕橫的昇平公主,由此,亦暗喻林千鶴未來婚姻之不完滿。其二,林西淮猝逝前,為家人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趙子龍單騎救主故事,其唱詞夾雜歌仔戲與京劇,其語言具有政權之隱喻,國民政府來台後,許多高官貴族皆喜愛看京劇,混雜的歌仔戲與京劇唱腔,如同林西淮身份認同之混淆,他任職日本政府要職,是為保護臺灣人,其心底始終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日本戰敗後,他喜極而泣,原以為回歸祖國的歡欣,卻受到國民政府的質疑。林西淮猶如亂世之中的趙子龍,一心守護著家園。

筆者以為,戲中戲之安排亦有因人設戲之考量,原著中,為因應晚上停電的情況,便由王爺爺為全家說故事打發時間,而劇中未交待林西淮何以召集家人聽他說故事,且士紳林西淮演出《三國演義》,就角色設定而言略顯扞格,何以林西淮會唱戲作身段?或可理解為,戲中戲能讓演員適時表現唱腔身段,飾演郭曖之張心怡,以及飾演林西淮之張秀琴,表演此段傳統戲曲時皆獲得觀眾之喝采,可見演員的魅力超越了角色設定。

此外,劇中透過角色之疊影連結現今與過往,年長、年少、年幼之林千鶴由三個演員分飾,並同時出現於舞台上,於此,各時期之回憶交疊於同一時空,層層疊疊的心境帶出縴蜷情感,藉由空間之濃縮與重疊,將人物情感串於一線。視覺方面亦以疊影安排,當林千鶴於節目上教導料理時,舞台右側之電視螢幕同時播映其教學,看戲觀眾同時是觀看烹飪節目之觀眾,視覺之疊影,拉近觀眾與劇中人物之距離,彷彿亦是故事中之一角,參與著林千鶴之生命歷程。

秀琴歌劇團藉由美食勾起對人、事、物之懷念為常見題材,於《府城的飯桌仔》一劇,透過女性生命不同時空的雙重疊影手法,以真材實料之烹飪過程,回溯家族的緊密親情,以及在政權交替下被犧牲的愛情,和父親身份認同之矛盾。固然故事有情有味,若要說「欠一味」,應是料理與人物之關係不夠清楚,例如第二場雖以阿清哥喜愛之菜瓜粥為主題,然而菜瓜粥予人的印象程度不如阿清哥餵千鶴吃巧克力一幕來得深刻,又如薑絲炒豬肺與千穗之婚禮關係為何亦不甚明白——料理之象徵性不夠顯著,可能是這齣戲在故事來源不清楚的遺憾之外,另一讓人感到可惜之處。

 

註釋:

【1】辛永清著;劉姿君譯《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台北市:聯經出版,2012年12月初版。

【2】筆者曾於秀琴歌劇團臉書訊息詢問故事來源,然劇團已讀不回,故未能取得確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