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琴歌劇團《阿育王》
本場演出和2009年首演時在劇場內的內臺戲鏡框式舞臺不同,而是在戶外草皮上搭設外臺戲舞臺,並且在舞臺左側再向觀眾席延伸出一座舞臺、成為前後兩道層次的空間演出。從平面上來看,在空間分配上雖然打破了左右對稱均衡的構造,但卻延伸了舞臺的幅寬;而從演出內容的搭配來看,不僅僅是增加一道演員出場的上場動線,更從視覺效果上拉出了劇情詮釋的空間層次。
阿伯樂戲工場《糖甘蜜甜》
在劇本上或許可以將劇中劇故事繼續深入擴大,用劇情讓角色更加立體有情,用道具、場景、歌曲、演技多方設法,取代嘴巴念出的解說式台詞,這份糖甘蜜甜更能點滴在每個人的記憶而不是片段的浮光掠影。
飛人集社劇團【Check Out】:靜態裝置展〈打包〉、演出《初生》
飛人集社的《初生》用偶與豐富多變的光影,讓孩童與大人們共同經歷了一個夢,期待觀眾能有面對世界的創造力量,而究竟能「創造」出什麼?只提了個頭,點到為此,留給觀眾各自想像的空間了。
蝸牛心偶戲團《烏鴉怎麼了》
透過即時操縱光影的並置效果,讓影像與影像疊合、人物與影像疊合,加上自製音樂的活潑節奏來推進故事,整體表達了藝術家手作的溫潤質感。作為親子共賞的節目,表演者說話的時刻不多,大部分是透過聲響、喜感的肢體來表達。投影過程中原本投影片上的英文字幕,配合臺南演出做了在地化的中文轉譯。
台南人劇團《木頭會說話》
《木頭會說話》試圖讓觀眾在劇場中「重新感受」對於大自然的想像。雖然真正綠意盎然的風景就在外頭,《木頭會說話》更重視的是在場的投入,透過說故事的手法,讓大自然中原本沒有話語的樹木顯形發聲。
蝸牛心偶戲團《烏鴉怎麼了》
手電筒和幾乎被當代科技淘汰的直立式投影機,幻化成魔術般的光影,在黑暗的空間裡投射出山、海、天空或是銀河。角色們被手電筒的光源放大、縮小,像是孩子們玩的光影遊戲,在夜晚踏著街燈追逐野獸,跟著被擬人化的動物們一同探討環境變遷,從烏鴉的視野回看人類的生存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