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節評論人

《沙度》原來是如此啊!

駐節評論人:戴君安
古名伸舞蹈團《沙度》

收場的畫面似乎又回到初始的意象,無論在收起的黑幕將偌大的舞臺隔成狹小空間後,或是黑幕再度打開成大空間時,所有人看來是處於一片孤寂中,眾人雖然相聚、互動,卻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舞者們彼此接觸卻不長留的倏忽而散,宛如擁擠而疏離的都會眾生。頗有既然如此,何不走出心中囹圄,另尋出口之意。


駐節評論人

以孤寂之名

駐節評論人:吳政翰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百年孤寂》

以孤寂之名,概念擴張成為主體。於是,孤寂成了命定,孤寂化作文字,孤寂罷黜意義,孤寂吞噬情感,孤寂佔據人性。相形之下,偶見演員準備上場或結束下場時,兀自踽踽獨行於鹽坡邊緣,脫離了孤寂的負累,實實在在地行走呼吸,實實在在地回歸自我,此刻此景的生命氣味,與人之外的廣袤自然對比,才真是顯得蒼涼而孤寂。


駐節評論人

古意盎然的歷史歌仔戲

駐節評論人:于善祿
鶯藝歌劇團《空棺謎》

我們就在歷史曾經發生的現場,看著這一齣關於寧靖王、五妃、南明、鄭王朝、西拉雅族人、清王朝的歷史歌仔戲,劇中人物彷如穿越歷史時空來到現代,或者說我們乘坐戲劇時光機回到十七世紀,十分有趣。


駐節評論人

城市的悵然與失落

駐節評論人:于善祿
劇場空間《雙城紀失》

在處理文化適應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對於城市快速發展,以及為了建設所拆除的建築空間與集體情感記憶,這種情況不單單只是發生在臺南與香港,幾乎藉由全球化資本主義文化運作的邏輯,像變種病毒般地,蔓延到世界的許多角落。創作者對如此的發展趨勢,很明顯是帶有批判態度的。


駐節評論人

有點老掉牙的《十字路口》

駐節評論人:于善祿
曙光種籽舞團《十字路口》

就創作理念來看,如果説當代的日常生活會突然不預警地發生傷亡慘重的意外,即使在「劇場異托邦」可以重新選擇、再來一次,但在作品的最終結尾,卻又暗示著一切的日常與自然都是美好的,如此一來,不是自相矛盾了嗎?日常就是會有意外與死傷,卻又以日常為救贖?我寧願相信存在主義哲學的荒謬,卻不太能夠被曙光的《十字路口》所說服。


駐節評論人

浮光掠影,蛛網繞縈

駐節評論人:楊美英
劇場空間《雙城紀失》

文本放入了諸多當代香港重要事件與城市變遷素材,還有自身對於臺灣生活的城市記憶與生活軌跡,全都濃縮擠入長篇獨白式的後設情調文字,對於年輕女演員和眾多觀眾也成了不小的挑戰。加上,作品內容除了雙城雙女的視訊、對話之外,大部分都是各自的獨角戲呈現,於是如何的說、說了什麼,便決定了觀眾能夠接收、理解、感動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