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座談紀錄

「種藝‧眾議:關於城市──空的空間在哪裡?」專題座談紀錄

專題座談:「種藝‧眾議:關於城市──空的空間在哪裡?」

我們所說,空間的關係是什麼?有三點,第一、 劇場建築,第二、 舞臺空間,第三、 觀演空間,所以我想把劇場延伸到觀眾身上,就正常劇場而言,觀眾是坐著看戲,特殊空間的觀眾就不一定在椅子上,或者是黑盒子可以屏除觀眾被非表演外的物體干擾,專注。表演者與觀眾共處在空間裡頭,我們應該多給觀眾一些主導權。


講堂、座談紀錄

「種藝‧眾議:關於表演──身不身體沒關係?」專題座談紀錄

專題座談:「種藝‧眾議:關於表演——身不身體沒關係?」

傅柯看見亞陶表演十分驚訝,原來表演能夠讓自己那一面不能控制的人格表現出來。也許表演者不能夠意識到的,但那個東西很真實,那才是一種震撼的實像,那我們要看這種實像,還是掩飾好好的,很安全的假像?對劇場觀眾來說,要看到所有東西都包裝好好的然後離開,還是要看到真正的實像?身體賦予的重要意義就在這裡。


講堂、座談紀錄

「種藝‧眾議:關於藝術節──策不策展沒關係?」專題座談紀錄

專題座談:「種藝‧眾議:關於藝術節──策不策展沒關係?」

過去對製作的概念是著重在舞臺上發光發亮、演出完整度的。而現在談製作,早在創作的過程,某一環節,便可作為呈現,並做出論述,強調「誰來定位這些作品」、「誰來決定這些作品可呈現什麼樣的場合」等等。現今策展工作有許多面向,如在一檔藝術節中誰來選擇舞臺空間、誰來選擇適合這些空間的製作,也包含管理及整理藝術家的介紹,及其相關論述。


講堂、座談紀錄

「種藝‧眾議:關於評論──評論不是什麼」專題座談紀錄

專題座談:「種藝‧眾議:關於評論──評論不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覺方式,一定要去了解當代人在幹什麼,不然當下的歷史就會如同前代那樣被遺忘,所以不是掌握藝術史的理解就可以去寫評論。如果你發現有趣的觀點,就去冒險寫寫看,之後還可以繼續修正與發展,然後再繼續寫。評論不是學者式的嚴謹書寫,每一次都有想掌握的問題,評論是可以謙虛地去寫你感興趣的部分。


講堂、座談紀錄

從戲劇建構到劇場評論(評論講堂──吳政翰「戲劇評論與寫作」紀錄)

吳政翰〈戲劇評論與寫作〉

書寫評論時,要謹記「戲何以為戲?」,避免過於文化論述。評論必然是主觀,重點是讓讀者了解自己主觀的脈絡,讓他們進去自己的書寫世界。而書寫評論時要注意評論的發表平臺、誰是讀者?書寫方式和用詞會不一樣。最後,評論本身也是一種創作,有感受、有論述,是建構,也是說故事。


講堂、座談紀錄

評論講堂──陳品秀「舞蹈評論與寫作」紀錄

陳品秀〈舞蹈評論與寫作〉

舞蹈的特點,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在動。一人在動、或是多人在動。「動」這件事,是時間,「身體在動」就有空間的變化。時間與時間這兩種元素交疊,又因此產生出很多的變化。這裡頭還有音樂,而音樂裡頭就有所謂的節奏。還有其他的劇場性東西,如服裝、燈光等等。再來就是「怎麼動」,而這點就牽扯到舞蹈風格這件事情、牽扯到創作者主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