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劇場NO.3《天天想你》張雨生經典流行音樂劇
如果將臺詞中提到的北京與紐約也納入考量,我們幾乎可以看見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的擴散與推移無遠弗屆。尤其在故事中所呈現的時尚產業生態裡,情感的表演與釋放,幾乎被運動場化與市場化,在那裏頭想要追尋所謂的真愛,談何容易?「True Love」成了攝影的主題,真愛也成了劇中的幾位主要腳色所追求或所眷戀的情感歸向。
衛藤兄弟《FUNK!太鼓擊興》
兩人的鼓聲對打沒有彩排、沒有腳本,透過即興的呈現,他們展演了一場當下的藝術,讓每一段演出成為獨一無二的歷史。與其說是手足間的心意相連,不如說即興的每個當下,其實都在共同感知、探索與抉擇。聲響和場域之間,臺南的古城氛圍是歷史,陳德聚堂的歲月光韻是歷史,而衛藤兄弟以經典與創意所擊響的,也是歷史。
黃琡珺&塔彼亞JOSEF TAPIA《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雙鋼琴音樂會》
當這樣的爭鳴出現在舒伯特的《F小調幻想曲》,理性與感性的拉扯辯駁,正好成功催化出樂曲裡矛盾與善感的張力。兩人之間的琴聲鳴響,如同一個人的左腦與右腦,不是對稱而是對話,透過抗衡創造了不同於默契的另一種均衡。
曉劇場《夏日微涼夜話4:闇夜的小路上》
另外一組觀眾魚貫入場,其中少數幾位頭套紙袋,被帶到樹下,由演員帶領大家進行一種故事中的處決行動。雖說實際執行的方式乃是讓他們背對我們,雙手放在腰臀之間,每人手上一顆白色汽球,讓剛剛現場尋獲權杖的觀眾揮舞棍棒來刺破氣球;奇怪的是,當現場許多觀眾興奮高亢起來,一種虛擬表演行為下流露的集體暴力氣氛,反倒是整晚最讓筆者感到不寒而慄的時刻!
影響‧新劇場《浮島傳奇》
「虛構的傳奇為主、真實的文史為副」並不表示《浮島》脫離了地方性,而更可以說明,藝術創作的虛構本能是為了打造一個比現實還陌生的想像世界,在裡面觀看、觸碰故事的人,藉此滋長對生活週遭,對時間與空間的感覺能力,把「地方」變成一個升空的氣球,氣球升空的距離與去向,依隨觀看的每一個人的,感覺、想像與夢想決定。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悸動Emotion》
〈冬之旅〉中的伶娜們表面上看來是退居次位,將光環拱讓飾演失意男子的邱主恩及Oreščanin;然而,若沒有其他舞者們的烘托,失意男子必將完全失色。芭蕾技巧在此作中不是唯一的構築元素,而是成為整齣作品的骨架來支撐大格局,真正撐起骨架的網狀結構則是發自深層、由內而外的情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