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聲劇場《阿勇的黑白人生》
演員身兼說書人、樂手和操偶師,當演員在表演區前聚集討論阿勇在社會主流眼光下的形象,或是嘲諷或是認同,形同說書;當阿勇以皮影偶出現在表演區後方白布上,演員操作皮偶演出故事情節,又回到劇情本身。演員轉換身分,變化多端的聲音、靈活的肢體動作,配上節奏強烈的峇里島打擊音樂,把看似嚴肅議題妝點得色彩斑斕,宛若闔家歡樂的兒童劇。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懸疑舞蹈劇場《今日‧事件》
因舞蹈演出缺少了語言作為溝通工具,如何令觀眾與表演者產生真正的對話,而非形式上的觸碰,這不單是《今日.事件》需要處理的問題,而是一般環境劇場式舞蹈容易出現的情況:觀眾參與了場域但沒有進入演出,形式上的趣味並非必然令觀眾更投入。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百年孤寂》
在鹽山的演出中,展現了更為凝鍊的視覺意象,只有演員自身的軀體與金屬製的桌椅撞擊木地板鏗鏘作響,此時鹽山成了最抽象與具象的雙重視象,而背後的天然佈景,是隨著演出時間不斷變化的陽光,日落、餘暉到昏暗,成了自然中最美的調色盤。
動見体劇團《拼裝家族》
這個關乎家的主題最後以小雪個人的視角收尾而無法串連到全部「家人」的故事,甚為可惜。《拼裝家族》將所有情感連結到了親情,而所有的傷害,其實一開始可能是無心、是一時的心念所致,又或是一個不得不為的惡的循環,如阿德當初傷害小雪的哥哥也是受到其他同學的霸凌,成了一群體社會結構的問題。
《博物館之夜‧歌劇選粹》
今夜謬思廣場上,儘管沒有滿天星斗,儘管烏雲密布大雨淋漓,但在博物館主建物上手持桂冠與號角的榮耀天使守護下,藝術為每個日常的大眾而歌而舞,舞臺上的表演者耀眼燦爛,上萬名觀眾卻也同時與之並立,因為藝術的解讀與所有權,與所有大眾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