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祖將夫群讀音樂劇《銀河鐵道之夜》
大夥在如此短的排練期互相激盪,許多環節是每場由演員依情況即興的,表現方式、情緒和部分的走位不大相同,可能場次的觀眾組成、本身生理狀況、新想法萌生等因素致使每場演出都是特別的。
能祖將夫群讀音樂劇《銀河鐵道之夜》
井上大輔在環形舞台上以人體化身為白鷺鷥的姿態,用舞蹈為生命詠歌。此段落非常突出與強烈,精彩詮釋白鷺鷥犧牲為捕鳥人的獵物時,即使面對死亡也要盡情舞出生命的美好與絢爛。
蝸牛心偶戲團《烏鴉怎麼了》
(本文為本劇3/24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之評論。) 演員們巧妙利用對焦的落差,製造出如電影般的轉場鏡頭,這樣的巧思不僅確保了整個故事空間的完整,也避免觀眾情緒中斷的出戲落差。
鶯藝歌劇團《月老說姻緣》
當一齣戲的製作凝聚出眾人的力量,那麼完成的將不只是落幕而散的看戲夜晚:而是在劇本的編排上,使居民與觀眾更了解府城月老的民間信仰、在臺語瀕臨消失的新一代身上,以學習歌仔的唱調得到傳承的種子。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拇指小英雄》
短暫的互動當作情緒繼續堆疊的停損點,小孩不至於過度恐懼而不敢聽下去,一來順利讓故事層次分明、高潮迭起,也達成間離效果,幫助幼小觀眾了解自己此刻是在經歷一個故事,而非發生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