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評種

離開月球之後

新評種:楊珺涵
河床劇團《當我踏上月球》

劇中呈現出的人生是種困境,而疏離的處理手法和詭異的空間,則使《當我踏上月球》如同一則警世訊息,當觀眾離開劇中的月球,回到現實中的地球,反覆迴盪於心的,或許會是黑衣女子在表演中重複的那句提問——「你想成為什麼呢?」


新評種

「林千鶴」主題館,歡迎光臨!

新評種:李嘉瑾
秀琴歌劇團《府城的飯桌仔》

劇末出現一張張黑白照片被投射在舞台兩側牆上,按照全劇的敘事脈絡,似乎是在呈現「林千鶴」孩童的她、少女的她、成熟的她…… 當下讓筆者完完全全相信:此人真真實實存在於過去的府城,活著。


新評種

寫意餘暉照射著府城飯桌仔

新評種:簡韋樵
秀琴歌劇團《府城的飯桌仔》

古路戲的加入卻也調劑不了現代戲占大部分的比例,形式依然向寫實表演取材為重——如此表現取向,應該視為傳統戲曲美學的滾動多元交融?還是當代表演藝術西潮的衝擊?


新評種

縱向和聲與橫向旋律

新評種:沈倩依
樂徒藝術室內樂集《跨世紀X1809-1994X邂逅》

這樣的曲種對筆者而言,某種程度上,既是合奏曲也是獨奏曲,因為在同一首樂曲中,不僅能聽到不同樂器合奏的音響效果,也能清楚聽見單一樂器演奏的旋律線條。故筆者將以縱向和聲代表樂器重奏,以橫向旋律代表重奏中的單一樂器,分別探討重奏與個別樂器在這場音樂會的表現。


新評種

值得深思的惡趣味

新評種:劉悉達
伊古德斯曼和朱鉉基×臺南市交響樂團《Up Beat》 古典音樂駭客之夜

若如哲學家所言:可笑的事總是具有醜的形式,那麼伊古德斯曼&朱將古典樂做為一種搞笑的載體,強使一件美事可笑是有可能的嗎?若是要為了表演中的搞笑情節而笑,那麼古典音樂是否只淪為背景角色,那對古典音樂的推廣是否真有助益,亦讓筆者相當疑惑。 


新評種

一次視角轉換的驚奇

新評種:李欣恬
河床劇團《當我踏上月球》

「當我踏上月球」;這裡的「我」,指的是「誰」?是在舞台區演戲的演員們,還是在高台上看戲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