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登峰劇團《邂逅》
有意思的反而是這群演員在演繹上的失誤,像是幾個名字的錯亂(像是阿輝常不經意地叫錯長島雲子的名字)、幾句臺詞的拖沓與含糊、幾次表情的疑惑與驚慌,表現出歲月在他們身上所留下的痕跡,不刻意的表演竟讓整部戲更有寫實的印記。
台南人劇團《無差別日常》
簡化的個人故事、反覆的暴力畫面、大量的嗜血渴望、豐富的視聽刺激、抗拒深度且擁抱表面,共謀串構而成社會集體的一種淺層脈絡。漸漸地,此戲的無差別,如催眠,如迷醉,如餵養,令人對眼前一切感到麻木不仁,表述著人的困境,表述著社會的困境,也表述著自身的困境。
秀琴歌劇團《番婆弄昭君》
《番婆弄昭君》本就不追求文本的深化,也無須翻轉當代的新詮釋,而是這群演員如何揮灑、昇華個人魅力,以當下的表演去凝聚現場的氛圍,讓這群觀眾籠罩於其中,於是曲文、劇情反而是淺白、通俗地好,更適合讓觀眾與演員緊密地貼近,不管是舞臺的距離或是情節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