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評種

兩種立場在藍花楹下相遇

新評種:詹雅晴
《樹下音樂風景》

一段導聆後則是音樂演出,當要再接到導聆時,聽眾也要跟著轉換頻率,回想方才的故事進展到哪裡。兩者並無銜接之處,試猜主辦單位在安排上並沒有刻意要將兩種史觀並列放置,但以鄭氏父子為府城基底的歷史關懷,與原民樂音兩相對照下,卻有隱藏或不可見的弦外之音。


講堂、座談紀錄

「評論講堂:臺灣當前戲曲處境及批評」紀錄

評論講堂:臺灣當前戲曲處境及批評

演出評論雖在當下,但評論人要有歷史意識,不僅是了解過去的發展,也要展看未來。在記錄的當下過後,評論也將成為歷史,有一批未來的讀者。評論最終指向未來,為未來的讀者而寫。


新評種

折腰亦靠腰

新評種:鐘煒翔
果陀劇場《五斗米靠腰》

若作品無欲處理那些較為嚴肅的議題,這齣戲就像好萊塢以商業大片撐起其他小眾觀影,在一個完整健康的產業生態裡,負責為五斗米折腰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駐節評論人

眼前的黑是什麼黑

駐節評論人:白斐嵐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X Timothy Yuval Lenkiewicz 《心中有魔鬼》

無論是恐懼主題空有概念卻未深究整理,或是形式新穎卻無法使其更有效地成立,實都直指了此劇整體結構之薄弱。縱使劇中並不缺乏令人讚嘆的肢體畫面與身段轉換,卻終究只是散落四處的曇花一現。


講堂、座談紀錄

「評論講堂:評論逃避主義──地方與發現」紀錄

評論講堂:評論逃避主義──地方與發現

寫評論是為了什麼?只是要評斷一個作品、演員演得好或不好嗎、燈光打得對不對,只是要評論這個嗎?如果我們都希望作品和當下的社會有脈動的話,我們自己,是不是也需要敏銳的觀察當下社會的變動?


新評種

被揚起又緩緩墜落的沙

新評種:林芷筠
InTW 舞影工作室《52 Hertz》

《52 Hertz》在觀夕平台的演出限制與自由較大。限制在於作品的編排及舞者的肢體必須更有力道,以免被寬廣的海洋、沙灘以及天空吞沒,自由在於沙子、海水、陽光、風皆是創作的資源,皆能輔助創作者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