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評種

敲響兒童觀眾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新評種:陳明緯
影響‧新劇場《knock! knock! 誰來敲門》

演出中所使用的道具多是創造性戲劇會使用的簡單物品,如布、小球等,這些中性物件是否能變成劇中的一部分,除了演員本身的表演功力之外,觀眾的想像力也是關鍵,這也是本劇互動的手法之一,不是傳統兒童劇中跳脫情節、打破第四面牆的問答,而是在無形中達成想法上的交流,本劇得以順利演出。


新評種

無法超度的夢、記憶和災難

新評種:王清惠
南島十八劇場《鯨之駅》

人來人往,這些生命中的人,被無法釋懷的傷痛和愛挾持,時以他者的身分出現在另一時空,用不同的本質存在著。人們該如何進入潛意識中,渡化過往的結?戲裡戲外,因著戲的推進隨之鬆綁。


新評種

造夢需要距離

新評種:鐘煒翔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不‧在場》舞蹈浸潤房間特定場域演出

每個人都被賦予跟作品極近距離的視野,因創作者們無法對旅館房間做破壞性的創造,空間內的各種基於現實的小破綻開始在觀眾心底放大、累積,夢的世界片片剝落。諸如某些時刻舞者肢體的疲乏、舞者技巧落差、房間中無法更動的燈、無從隱藏的櫃子、投影機的存在、用kinect捕捉動態卻把觀眾的身影也一同投影等。過於靠近之故,失去非日常,也沒了夢。


新評種

在地.參與──野台演出的可能

新評種:林芷筠
阮劇團《城市戀歌進行曲》

透過《城市戀歌進行曲》展現阮劇團走出劇場與常民生活產生更多連結的企圖,以一個平凡的家族故事及在地化元素更貼近觀眾,敘事內容及方法流暢討喜卻未令人驚豔,誠然,戲劇敘事方式和目標受眾緊密連結,但觀眾從未設限,觀眾其實更期待看到創作者持續探問:除了跨世代的真情故事,野台演出還有何種可能?


新評種

打破空間,各自解讀的《不.在場》

新評種:蔡明璇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不‧在場》舞蹈浸潤房間特定場域演出

當這齣《不.在場》的舞蹈沉浸房間演出,打破了傳統的第四面牆,解放了對空間、對表演者、對觀眾的安全距離,解夢顯得多餘且徒勞。或許,單純享受這場無法被定義的演出,正是對表演本身最好的註腳。


新評種

記憶與靈魂的探索

新評種:林和君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不‧在場》舞蹈浸潤房間特定場域演出

透過光影、纖維藝術的跨域合作,建立了表演場域(房間)的強烈意象,而由舞者的肢體述說靈魂如何觀看與被觀看、如何在場與不在場、又如何掙扎著追求自由的方式,恰如其分地體現《空間詩學》以詩意的空間形式摸索靈魂與記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