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悸動Emotion》
《悸動》為繼2015年起臺南文化中心第二次的品牌自製節目,理當繁花之上再現繁花,越璀燦耀眼迷人越好,以余總監在歐洲劇院跨界製作的經驗,這樣眾星雲集的作品實在令人目眩神迷,既是舞蹈、交響樂的集合,又是聲樂、鋼琴演奏的搭配,眼花撩亂的重組再造,眼光似乎難以聚焦。
台南人劇團《無差別日常》
在臺灣普遍失去道德標準的新聞傳播媒體中,所有的事件變得如此虛幻,所有的被排擠的、喘不過氣的與負面的能量,全都無處可去,不斷自我循環,將所有人都變成了帶著面具的恐怖份子,將處在都市中的個人孤立情狀表現的非常精準到位,但在臺南上演時,都會的預設觀點也與南部生活型態產生了某種觀看的距離感。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悸動Emotion》
整體來說,演出像似借由音樂表述兩位已故偉大音樂家的靈魂。舞者在音樂框架下,將音樂給予視覺化的呈現。節目名稱《悸動Emotion》,成為觀者在看演出時,心中不停尋找的情感的答案。
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紳士與淑女》
《紳士與淑女》企圖在音樂和表演取得平衝,豐富音樂會的視覺呈現,同時挖掘音樂中的故事性,令表演更有趣動人。這或許也是音樂呈現的另一創作方向,既不失音樂專業性也增加更多表演元素,令觀眾同時享有聽覺和視覺上的享受。
台南人劇團《無差別日常》
這些原本難以發覺、潛藏於生活周遭的導火線,都成了炸藥,由演出者及舞臺為觀眾點燃,觀眾迷失在炫目的爆炸中,仍不知這些炸藥怎麼來的,怎麼被點燃的。演出團隊試圖在這些事件中的日常剖析出原因,但恐怕只是複製我們,非暴力事件當事者們,體驗這些暴力事件的經驗,也就是稍縱即逝的感官波動。
音樂的繪本‧動物樂團《紳士與淑女》
大人小孩開心忙碌的擠滿了文化中心,而演藝廳舞臺上除了set好的鋼琴與譜架椅子外,舞臺前緣擺了一排玩偶,一樓的觀眾們正開心地與玩偶合照。有那麼一個短暫的瞬間,「偶」像、周邊商品、合照、螢光棒、興奮期待的觀眾們,這樣的場景與日本演唱會活動的進場流程有種似曾相識之感。